当前位置:首页 > 乏力、流鼻血,不要拖延,小心再生障碍性贫血!

乏力、流鼻血,不要拖延,小心再生障碍性贫血!

欧晋平副主任医师

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是青少年,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苍白、乏力、鼻出血等症状。家长自行使用药物后,未好转,前来就诊。经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住院治疗一个月,一般情况恢复良好,无不适症状,血常规各指标好转,同意出院后。出院后长期服药,定期随访。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16岁

【疾病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就诊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19/5/18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环孢素口服溶液、甲泼尼龙片、醋酸泼尼松片等)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个月,长期服药

【治疗效果】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特殊并发症,血常规各指标上升


一、初次面诊
患者是家长带来就诊的,患者自述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苍白,伴有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上楼困难。间断鼻出血3次,每次持续5分钟左右,不易止血,下肢外伤处有青斑。病后无发热、骨痛、咖啡色尿。因学习紧张家长予以布洛芬缓释胶囊,但症状未见好转,遂前来就诊。我进行体格检查,患者意识清楚,精神萎靡。皮肤苍白,中度贫血貌,周身见多处淤点、淤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呼吸平稳,双肺清音。全腹平软,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血常规检查:白细胞3.3x10^9/L,淋巴细胞0.74,血红蛋白72g/L,红细胞3.45x10^12/L,平均红细胞体积110fl,网织红细胞<0.01,血小板35x10^9/L 。又安排进行骨髓象检查,显示骨髓增生活跃,其中粒系占0.208,红系占0.28,巨核细胞明显减少。结合患者症状及相关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治疗经过
我向家属和患者解释病情,建议住院治疗,且住院时间较长,可能需要1个月以上,具体需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来判断。家长担心不已,为了孩子的健康,同意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我给患者使用多种药物控制病情。环孢素口服溶液用于免疫抑制,并监测血清药物浓度;甲泼尼龙片、醋酸泼尼松片、人免疫球蛋白用于联合免疫干扰;司坦唑醇片用于减轻骨髓抑制,增强骨髓造血功能;并使用利可君片、鲨肝醇片、氨肽素片、生血丸等药物,用于辅助治疗,升高白细胞。
三、治疗效果
住院治疗一个月左右,患者精神状态良好,面色较红润,一般活动基本无障碍,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异常出血等情况,淤点、淤斑也已经消退。我让患者再次检查血常规,血小板上升至96x10^9/L,白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值也稳步提高,红细胞计数也明显上升。我进行查体,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特殊并发症,同意出院休养。患者和家长非常高兴,患者终于可以回归课堂了。
四、注意事项
看到患者好转,我也感到非常开心,但仍不放心,多次嘱咐患者要注意日常的护理:
1.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出院后也要按时服用药物。
2.注意生活规律,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刷牙,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以免感染疾病。
3.禁止剧烈运动,防止意外出血。可参加一定的体力活动,如家庭轻体力劳动,同时可适当地参加一般的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拳、保健按摩,以强壮身体,使造血功能恢复。
4.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热性食物,可以吃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蛋类、乳类、鸡肉、排骨汤、新鲜蔬菜及水果,多吃大枣、桂圆、花生、核桃、藕等,有助于生血止血。
5.定期复查,如果症状复发,应及时复诊,不要拖延。
五、个人感悟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组织减少、造血功能衰竭而发生的贫血,临床表现以贫血、出血、感染为特征。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患者的自我护理也很重要,要严格遵医嘱服药,不能自行调整或减量,还要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这位患者是青少年,也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高发人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关注自身健康,如果出现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