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宝宝发黄,原来是正常的母乳性黄疸!

宝宝发黄,原来是正常的母乳性黄疸!

黄玉红主任医师

内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刚满月,家长因宝宝全身皮肤黄染而带来就诊。经检查,宝宝皮肤和巩膜黄染,一般情况良好,无特殊不适症状,胆红素水平较高。建议检查,暂停母乳喂养两天,宝宝胆红素水平下降,诊断为母乳性黄疸。建议家长做好日常护理,并使用益生菌和退黄中成药。服药后,宝宝黄疸消退,胆红素水平下降。

【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1个月

【疾病类型】母乳性黄疸

【就诊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18/11/13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茵栀黄颗粒)+日常护理

【治疗周期】药物治疗5天

【治疗效果】患者黄疸消退,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


一、初次面诊
宝宝刚满月,家长就抱着孩子来就诊。家长说,宝宝出生后1周左右家里人发现宝宝皮肤有点黄,但没有呕吐、腹胀、发热等不舒服的表现,所以一开始没有特别重视。但是都一个多月了,宝宝的皮肤却总是黄黄的,很多亲戚都说宝宝皮肤很黄,要注意。这才赶紧带来医院检查。我对宝宝进行查体,发现宝宝精神状态良好,无哭闹,体温、心率正常,皮肤、巩膜黄染,双肺呼吸对称,胸三凹征(-),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腹肌软,四肢肌张力正常。又让宝宝进行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PCT,均未见异常,肝功能提示总胆红素158.69μmol/L;间接胆红素150.3μmol/L;直接胆红素8.28μmol/L,超过正常范围。宝宝的大便为金黄色,无胆管梗阻。宝宝一般情况良好,我高度怀疑是母乳性黄疸,建议家长停止哺乳喂养48小时后再次检查肝功能。2天后宝宝复查总胆红素59.69μmol/L;间接胆红素54.92μmol/L。暂停母乳48小时后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我诊断为母乳性黄疸。

二、治疗经过
我告诉家长,这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母乳不足,开奶晚,宝宝胎粪排出延迟,引起的黄染症状,母乳中富含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水解直接胆红素为间接胆红素,通过活跃的肠肝循环导致宝宝黄疸。母乳性黄疸对宝宝的发育和成长一般不会有影响,只是在母乳喂养期间肤色会偏黄一些。家长听到这就松了一口气,但宝宝总这样还是不好看,问我怎么解决。我建议家长不用停母乳,坚持多次少量的喂奶原则,增加宝宝的大便次数,可以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还给宝宝开具了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和茵栀黄颗粒,增加排便次数,促进胆红素排泄;让家长多带宝宝晒太阳,也有利于退黄。
三、治疗效果
家长给宝宝服药5天后,带宝宝前来复诊。家长交代,宝宝皮肤及巩膜黄染基本消退,无咳嗽、痰鸣,精神状态较好,睡眠、饮食、大小便都没有异常。我再次进行查体,宝宝神志清楚,精神反应尚可,全身皮肤未见皮疹、黄疸,巩膜无黄染,咽无充血,无疱疹,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双肺呼吸对称。复查胆红素,下降至正常水平,说明宝宝已经恢复健康。
四、注意事项
看到宝宝恢复,家长多次向我表示感谢,我也感到非常欣慰,但还是多次嘱咐家长要注意宝宝日常的护理:
1.母亲在哺乳期间要注意饮食卫生,忌烟酒、辛热食物,不可滥用药物,以降低黄疸发生率。
2.注意增加宝宝热量、营养,最好少量多次地喂奶,经常观察宝宝的大便情况。
3.可以按顺时针方向对宝宝腹部进行按摩,增加肠蠕动,促进宝宝排便。
4.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保持乳头的清洁,可以用温水清洗乳头,避免宝宝感染细菌。
5.注意观察宝宝的情况,如有新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到医院复查,并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
五、个人感悟
从该病例我们知道,母乳性黄疸是母乳喂养引起的黄疸,多数宝宝母乳喂养不久后皮肤变黄,但一般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及时就诊,检查宝宝具体的胆红素水平对症治疗即可。一般情况下,鼓励乳母早开奶,少量多次喂奶,增加宝宝大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可降低母乳性黄疸的发生几率。宝宝出生后,应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定期监测经皮胆红素,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