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肚子有下坠感,可能是胃下垂的“小跟班”

肚子有下坠感,可能是胃下垂的“小跟班”

黄玉红主任医师

内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体型较瘦长,胃脘隐痛、饱胀6天,吃一点东西就会觉得饱胀,胃部有下坠感。经检查,肚脐附近部位存在振水音,胃小弯弧线最低点在髂嵴连线以下8厘米,诊断为胃下垂。建议患者服用中药并配合艾灸,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症状基本缓解,无特殊不适。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32岁

【疾病类型】胃下垂

【就诊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19/1/12

【治疗方案】中药治疗(姜半夏、苏梗、陈皮、柴胡等)+艾灸

【治疗周期】治疗3个月

【治疗效果】胃部脘胀症状明显减轻,一般没有饱胀感


一、初次面诊
我于2019年1月接到一名患者,患者体型较瘦长,自述胃脘隐痛、饱胀6天,吃一点东西就会觉得饱胀,胃部有下坠感,平躺症状可减轻,叹气后稍微舒缓,有反酸、口干黏腻等症状,自己考虑是胃炎,遂前来就诊。经检查,患者体温36.4℃,脉搏83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02/74mmHg,无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腻,脉弦,站立时进行触诊,可见腹肌松弛,上腹部有压痛,下腹部凸出,听诊器听到肚脐附近部位存在振水音。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提示:胃小弯弧线最低点在髂嵴连线以下8厘米。根据患者症状和检查结果,我诊断为中度的胃下垂。

二、治疗经过
我向患者解释道,这不是胃炎,而是湿邪内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引起的胃下垂,可以采取中医治疗的方式,服用中药配合艾灸。患者考虑后,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治疗,主要的治疗原则是理气清热,降逆和胃,所以我给患者开具了姜半夏、苏梗、陈皮、柴胡、郁金、枳壳、炒白芍、茯苓、炙甘草、黄连、白花蛇舌草等中药,并取气海、关元、足三里、胃俞等穴施以艾灸。姜半夏、苏梗可以降逆、和中理气;柴胡、郁金、枳壳可以行气、除满消胀;白花蛇舌草甘凉,黄连味苦,可以清胃中郁热;炒白芍可以益阴、和里缓急。我告诉患者,中医调理的方式较缓和,所以速度也较慢,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让患者要坚持用药。
三、治疗效果
患者服用药物并配合艾灸治疗3个月后,前来复诊。患者自述胃部脘胀症状明显减轻,吃东西一般没有饱胀的感觉,现在基本上不会出现脘痛、食后饱胀的这种症状,食欲增加了,吃的也就多了一些,反酸、口干黏腻等症状有所改善。进行查体,患者上腹部无压痛,下腹部平坦,听诊器听到肚脐附近部位无振水音,患者感到非常高兴,多次向我表达感谢。
四、注意事项
看到患者好转,我也感到非常开心,但仍不放心,多次嘱咐患者要注意日常的护理: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防止胃下垂继续发展,还可增强体力和肌力,从而增强胃张力,改善症状。但要注意餐后不宜立即运动,应保证餐后有30~60分钟的休息,因为餐后立即运动会加重胃下垂的程度。
2.戒烟酒,禁肥甘、辛辣、刺激的食物,应吃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3.保持乐观情绪,勿暴怒,勿郁闷,要坚持饮食调理和康复锻炼,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4.如果症状复发,应及时复诊,不要拖延。
五、个人感悟
胃下垂是指直立位时胃大弯抵达盆腔,而小弯弧线的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常有厌食恶心、膨胀饱闷、嗳气、有下坠感等症状。一般情况下,瘦长体型和无力体型的人更容易发生胃下垂,如同本例患者一样。胃下垂患者应重视日常护理,宜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遵医嘱正确用药,科学的护理建议,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身体恢复。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