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患腔隙性脑梗死,规范用药终好转

患腔隙性脑梗死,规范用药终好转

谭戈主任医师

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因为早上起床时突发左侧肢体乏力、麻木等症状,被儿子带来就诊。通过CT检查,提示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通过规范用复方曲肽注射液、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硝苯地平缓释片、阿司匹林片等药物治疗,辅以日常调理,效果良好,症状得到较大的缓解与改善。

【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62岁

【疾病类型】腔隙性脑梗死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2/1/19

【治疗方案】使用复方曲肽注射液、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硝苯地平缓释片、阿司匹林片等进行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5天,住院期内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较好,肢体乏力、麻木等症状消失


一、初次面诊
这天,患者被儿子背着来到我们科室。见到我后,患者的儿子向我介绍了患者的发病经过。患者在早上起床时便出现了左侧肢体乏力、麻木的症状,左边肢体活动不灵活,行走时总往左侧偏斜,有好几次都差点摔跤,患者的老伴儿由于年事已高无法带患者来看病,于是电话告知了上班的儿子,儿子得知后赶回来背着患者来到我院就诊。我立即为患者做了头颅CT,发现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右侧颈内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管腔轻度狭窄,其余颅内大血管未见明显狭窄情况。并且患者自述患有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超过180/110mmHg,平时也没有规律用药,日常没有饮酒和抽烟的嗜好,于是我以“腔隙性脑梗死”收治入院。

二、治疗经过
由于患者发病超过6小时,已经错过溶栓时间窗,所以我以促进脑代谢、改善脑循环、清除自由基的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案。在静脉用药方面,我给予患者静脉滴注复方曲肽注射液,来营养脑细胞和促进脑代谢,并且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作用为改善侧支循环。在口服药物方面,我予以了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作用为抗血小板聚集;瑞舒伐他汀钙片,作用为降血脂和稳定斑块,还予以了脑栓通胶囊,作用为活血化瘀、改善脑循环。另外,针对患者患有高血压,为了将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内,我给患者开了硝苯地平控释片。
三、治疗效果
最终,在患者儿子和患者非常积极的配合治疗下,经过15天的住院治疗,患者的血压逐渐稳定在了正常范围内,并且腔隙性脑梗死导致的左侧肢体乏力、麻木等症状也逐渐得到了改善,到患者出院时肌力恢复至5级,只有轻微麻木感,患者的行走没有异常,日常活动基本没有受到限制。通过本次住院,患者和患者家属对于脑梗死的认识及预防均有了较深的认知和了解。
四、注意事项
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我十分高兴,在入院第15天后,我准予她回家治疗,并且给予以下注意事项:
1.患者在出院后,在日常生活中,要按时按量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硝苯地平缓释片等药物,继续坚持治疗,不能因为症状好转而掉以轻心,谨防病情反复,并做好血压的监测,家中自备血压测试计,随时做好血压监测。
2.患者的饮食上,要注意以低盐、低脂的饮食为主,保持作息规律,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3.如果患者再次出现肢体乏力、麻木、口角歪斜、吐词不清等症状时,一定要第一时间来院就医或者拨打120,千万不可贻误治疗时机,并且定期复查。
五、个人感悟
1.该患者所患为腔隙性脑梗死,本次症状并不算重,但是存在进展或者再发的风险,所以预防复发非常重要,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减少再发的危险因素,比如积极控制血压、坚持用药,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腔隙性脑梗死是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最终管腔闭塞所致,该病的症状一般较轻,患者发病后一定要重视,第一时间就医。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