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药物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消除病痛

药物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消除病痛

谭戈主任医师

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在一个月前来到我院进行诊治,主诉自己出现了左下肢乏力,步行困难的情况。通过头颅CT检查,提示患者的右侧基底节区新鲜梗塞灶,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我使用复方曲肽注射液营养脑细胞、刺五加注射液、硝苯地平缓释片等药物治疗,并且配合日常调理,治疗效果良好,症状明显改善。

【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64岁

【疾病类型】腔隙性脑梗死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0/3/19

【治疗方案】使用复方曲肽注射液营养脑细胞、刺五加注射液、硝苯地平缓释片等进行药物治疗+日常调理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7天,住院期内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较好,症状消失


一、初次面诊
李大妈是一位64岁的农民,小学文凭,一直患有高血压,但是由于对健康知识比较缺乏,一直觉得自己的身体非常硬朗,不会有什么问题,所以从来不进行体检和控制。在1个月前李大妈被儿子背着来到我院,我询问和观察后发现,她左下肢行走笨拙,5天前就开始出现了左下肢乏力,步行困难的情况,但是没有疼痛和麻木感,上肢活动没有问题,没有头晕、头痛和口角歪斜的症状,并且患者平时生活起早贪黑,种了很多庄稼和养了很多牲畜,比较劳累。我怀疑患者为中风,但是需要进一步检查来明确病因。我紧急安排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右侧基底节区新鲜梗塞灶,未见有大血管狭窄和闭塞。通过心电图检查,提示患者有窦性心律失常,并且左心室肥大。血常规在正常范围。颈部血管彩超提示双侧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从患者的症状和目前检查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
二、治疗经过
对于李大妈的情况,需要积极的开始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日常调理两方面,我告诉李大妈,她的病情和高血压有很大的关系,需要引起重视,可以通过规范口服降压药和预防药物,以及日常调理来改善。李大妈住院后担心自己左下肢会恢复不好,我告诉她,目前症状不是很严重,只有左下肢,只要积极的治疗和锻炼会逐渐恢复,对以后影响也不会很大。
我为李大妈开了阿司匹林肠溶片,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还开了阿托伐汀钙片,可以调脂稳定斑块,还给予了复方曲肽注射液营养脑细胞、刺五加注射液来改善脑循环。用药后我让李大妈加强运动锻炼,特别是左下肢功能锻炼,多下床行走,同时反复叮嘱要按照医嘱口服药物。为了控制血压,还用了硝苯地平缓释片,每天做好血压的监测。并且让李大妈规律作息,该休息时要休息,不能太过劳累,定期进行检查,包括血管彩超、肝功能检查、血压等。
三、治疗效果
住院治疗过程中,患者左下肢乏力情况好转,症状逐渐消失,病情得到稳定并好转,在口服降压药后,血压也逐渐得到控制,血压监测并无异常。患者住院7天后出院,出院时左下肢肌力恢复,血压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能够规律口服药物,对自己的疾病也有正确的认识,并且患者的精神状态也有了改变,刚来医院时精神状态较差,每天都很担忧自己的下肢功能无法恢复,随着病情的控制,患者开始对自己充满信心,精神状态和心情也好了许多。
四、注意事项
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我非常高兴,在入院第7天后,我准予她回家治疗,并且给予以下注意事项:
1.患者平时需要注意规律用药,特别是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用药过程中需要观察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如果发现有不适需要及时就医,日常注意血压的情况,保证血压得到控制。
2.患者需要注意饮食习惯,一日三餐要有规律,营养均衡,避免进食油腻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患者平时需要适当进行运动锻炼,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生活也需要有规律,作息有规律,保持足够的休息,避免熬夜、劳累和重体力劳动。
五、个人感悟
1.从该患者的情况来看,主要是血压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不重视血压管理,平时的日常生活也没有规律,过于劳累,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出现腔隙性脑梗死,针对疾病的治疗,患者不仅需要通过规范口服药物,更重要的是患者为自己负责,按时按量口服药物,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作为已经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来说需要注意预防,不仅需要规范服用药物,还需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患者应该坚持早睡,不要熬夜,中午尽量午休半小时以上,充足的睡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还应该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要秉持预防大于治疗的原则。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