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绝经后患子宫内膜样腺癌,手术治疗预后好

绝经后患子宫内膜样腺癌,手术治疗预后好

李立杰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学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绝经5年,就医前1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少量流血,于是来院就诊,通过妇科超声检查、HPV检测、病理检查等,确诊为子宫内膜样腺癌,IA期。进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清除术治疗后,患者不适症状消失,肿瘤消失,患者对治疗效果很满意。

【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54岁

【疾病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IA期

【就诊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就诊时间】2022/2/22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清除术)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5天,定期复查

【治疗效果】肿瘤消失,阴道出血的症状消失


一、初次面诊
患者是一名54岁的女性,来到我院就诊时,自述绝经已经有5年,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少量流血,色暗红,无血块,无腹痛,持续了3天,之后症状缓解,当时也没太在意,直到2天前症状又开始出现。这才来我院就诊。我对患者进行专科查体,发现外阴正常,阴道畅通,黏膜正常,宫颈光滑。另外,宫体前位,子宫大小正常,无压痛,活动可,双侧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因,我建议患者入院完善检查,明确病因,患者表示同意。
二、治疗经过
对于这种异常阴道内流血的情况,考虑是宫颈癌或者子宫内膜癌。于是我让患者进行HPV检测,提示为阴性。妇科超声检查,结果提示子宫前位,形态规则,子宫内膜厚约1.4cm,回声不均。同时对患者进行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宫腔)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部分区域恶变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为方便了解患者的盆腔淋巴结和肿瘤发展情况,进行盆腔MRI检查,不存在远处转移,目前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样腺癌,IA期,属于早期。我初步决定对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清除术,术后进行病理检查,明确后期的治疗方案。
患者和家属了解到治疗方案后,经过考虑,表示同意。术前我为患者排除手术禁忌症,同时为了保证手术的操作视野,让患者排空胃肠道,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将肿瘤病灶切除,未对邻近器官造成损伤。取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内膜样腺癌,低级别,切面积1.2cm×0.5cm;侵及浅表肌层(约1/4肌层)慢性宫颈炎;盆腔淋巴结17枚未查见癌细胞。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样腺癌,IA期。不需要进行术后辅助治疗,但要定期复查。

三、治疗效果
患者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自述饮食和睡眠基本正常。术后复查肿瘤标记物,提示在正常范围内。患者的手术创面没有出现感染和渗液,顺利拆线。经过综合考虑,我准许患者出院休养。目前患者情况暂时不需要进行术后辅助治疗。我叮嘱她定期返院复查,避免复发。患者表示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我看着患者逐渐好转的身体,也倍感欣慰。
四、注意事项
患者在治疗后,预后较好,我为此感到非常开心。同时我反复向患者及其家属叮嘱道:
1、患者注意观察伤口附近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注意清洁护理,保持手术敷料处干燥。
2、患者因为心理压力过大,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的现象,饮食要多样化,可以选择在视野比较好的地方进食,提高患者进食的积极性。
3、患者需要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术后2~3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3年后每6个月1次,5年后每年1次。
五、个人感悟
子宫内膜样腺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子宫内膜癌的80%~95%,围绝经期或绝经后的老年妇女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流血、阴道异常分泌血性或浆液性白带、下腹部疼痛、消瘦、乏力、贫血等。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及激素药物治疗。
该患者在出现阴道少量流血后,及时来院就诊,未拖延病情,经过检查后属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早期,给予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所以女性在绝经后发现异常,一定要积极就诊,切勿拖延。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