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泛性焦虑症也会遗传?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广泛性焦虑症也会遗传?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谭戈主任医师

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是一名33女性,主要症状表现为莫名紧张、惊恐,伴随有手抖、出汗等症状,各项临床检查均未见异常,经汉密顿焦虑量表显示总分为20,使用焦虑自评量表显示中度抑郁障碍,初步诊断为焦虑症,使用药物配合心理认知治疗,治疗效果较好,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33岁

【疾病类型】焦虑症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1/12/14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盐酸丁螺环酮片、劳拉西泮片)+心理认知治疗

【治疗周期】门诊4个月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较好,情绪提高,临床症状好转


一、初次面诊
当日上午8点左右,一对夫妇到了科室。初见患者时,患者有些焦急地询问道,医生我是不是得精神病了。我先是让患者坐下,让其平复一下心情,表示我只有知道症状后,才好做出判断。患者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自述道自己是一名企业的管理人员,平时比较匆忙,半年前,不知不觉开始频繁地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感觉做事总是来不及,最开始以为是自己过于劳累就没有太过在意。随后症状逐渐加重,对于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同事之间的关系也闹得比较僵。所以自己便请假居家休养。但休养期间仍不见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趋势,发作时出现有惊恐情绪,常感觉被无法言语的大网罩住,伴随有发热、手抖、失眠等症状。
听到这里,我考虑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的可能性较大。我先是对患者进行了简单的查体,发现除体温37.5℃外,无其他明显的异常现象。我先是询问患者出现病症前是否受到过精神刺激,患者稍加思索后,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发病前的生活都比较规律,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精神刺激。我又询问患者过往病史以及家族病史,患者表示过往体健,并未出现过较为重大的慢性疾病。但母亲和姑妈似乎患有过一段时间焦虑症。
听到这里我大致明白了具体病因,患者出现的多为焦虑症,主要是受到遗传因素影响,诱发的症状。但不排除有其他疾病干扰,所以,想要确诊还需进行其他检查。
二、治疗经过
为进一步明确,我立即安排患者进行检查,经由脑电图、CT检查等未见明显的异常,排除脑性疾病影响,经甲状腺功能检查也未见异常指标。经汉密顿焦虑量表显示总分为20,使用焦虑自评量表显示中度抑郁障碍。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检查结果,初步判断为焦虑症。
得到检查结果,我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了病情现状,并简单地叙述了我拟定的治疗计划。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我考虑使用盐酸丁螺环酮片控制焦虑症表现,并配合劳拉西泮片缓解失眠症状,并定期进行心理治疗。患者听完治疗方案后,并没有异议,于是我为患者开具了上述药物进行治疗。

三、治疗效果
领取药物后,患者每周定期会到医院复诊,身体未见明显用药不良反应。随着时间推移,患者自述焦虑的情绪有所好转,惊恐情绪基本未再出现,感觉心态放松了不少,发热、手抖等临床症状也有所恢复,失眠的现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复诊时,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使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结果显示为焦虑症的症状明显减轻。
四、注意事项
患者症状得到改善时,脸上笑容也变多了,整个人的表现也更加开朗,对此,我感到非常地欣慰。但考虑到但作为精神类心理障碍疾病,一般治愈周期以及治疗的难度都会比较大。于是,在患者复诊时,我反复地叮嘱其要注意以下事项:
1.患者需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多与他人沟通,保持心态平和,尽量避免情绪出现较大起伏。
2.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及时纾解压力,避免因压力过大导致病症复发。
3.患者还需规范用药,不要私自停药或更改用量,若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向我咨询。
五、个人感悟
焦虑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主要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患者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等情绪。其发病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多考虑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认知过程、不良生活事件等因素有关。此次患者出现焦虑症主要受遗传影响。好在患者治疗较为及时,病情控制较为良好。所以,治疗该病,患者需要提高自我意识,积极就医缓解症状。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