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期走不出“阴霾”需警惕,可能出现抑郁症

长期走不出“阴霾”需警惕,可能出现抑郁症

艾明副主任医师

精神心理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名36岁的男性,主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有自残倾向,进行查体检查可见血压升高,脑电图、实验检查等指标无异常,经SCL-90量表显示轻度心理障碍,抑郁自评量表显示结果54,初步诊断为抑郁症,主要以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控制病情,预后较为良好,症状显著改善。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36岁

【疾病类型】抑郁症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0/10/17

【治疗方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盐酸文拉法辛胶囊、劳拉西泮片)

【治疗周期】门诊半年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较好,症状显著改善


一、初次面诊
当日下午1点左右,一对中年夫妇来到科室。刚到科室时,患者表现得较为低落,整体看上去精神不佳。我先是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坐下,经过一番交谈,我了解到患者两年前由于孩子过世,患者开始出现了较为严重低落情绪,为人也变得较为沉默,不愿与人交流,原先是一名企业员工,由于无法正常完成公司交代任务,一年前就辞了工作在家。期间情绪表现一直比较低落。患者妻子描述道,患者最开始只是情绪较为低落,变得有些沉默寡言,后续逐渐不愿与人交流。原本患者还有读书、游泳运动等爱好,但之后基本未见患者再拿起过书。患者家属最开始也进行劝导,效果差强人意,有一定改善。但随即又会回到上述状态。最近患者妻子还发现,患者还出现有一定的自残倾向。我先是询问患者想法,一开始患者较为沉默,最后表情有些痛苦表示自己一直比较在意孩子过世的事情。患者妻子描述道,两年前患者陪同孩子外出游玩时,孩子不慎落水溺亡,导致患者一直比较自责,虽然家里人几番劝导,但收效甚微。
听到这里,我大致明白了患者出现的病症。于是,我简单的对患者进行了查体,发现患者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异常,未触及淋巴肿大,体温等指标都比较正常,血压指数可达167/99mmHg。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我初步判断患者出现有精神障碍疾病,主要考虑为抑郁症的可能性较大,并且伴随有血压升高的现象,主要考虑是自责情绪影响,想要治疗,还需明确患者的具体情况。
二、治疗经过
我先是对患者脑电图、实验室检查等指标都未见明显的异常,随后经SCL-90量表显示有重度的抑郁的表现,通过抑郁自评量表显示结果54,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抑郁症。而高血压多考虑为精神压力过大引起的。
拿到检测检测后,我及时向患者及其详细地介绍了病情现状,并简要的叙述了治疗方案。首先考虑到患者出现较为严重抑郁症,且出现有自残的倾向,可考虑短期使用劳拉西泮片控制病情,长期服用盐酸文拉法辛胶囊改善焦虑的症状,同时定期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在确定患者和其家属对治疗方案没有异议的情况下,我为患者开具了上述药物进行治疗。

三、治疗效果
领取药物后,患者自行居家休养。经过一段时间后,患者家属与我取得联系,表示患者沉默寡言的现象有所好转,能够和家里人正常的打招呼。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了较大的改善,其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虽仍会有心情低落的症状,但总体不严重,患者能够有效控制心情。后续复查时,经SCL-90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压也恢复到了正常范围。
四、注意事项
在患者症状得到改善后,情绪逐渐开朗,我由衷地为患者表示高兴。但是我知道还不是松懈的时候,作为精神类疾病,且患者的症状较为严重,仅通过短时间的治疗并不能治愈病症。所以,在患者复查之际,我郑重地嘱咐患者及其家属要注意如下事项:
1.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多与人沟通,无论是陌生人还是熟悉的人,寻找自己的闪光点。
2.平时要注意及时疏导情绪,避免积压过多的压力,可通过外出旅游、听舒缓的音乐等方式找到新的兴趣,转移注意力
3.同时,患者仍需长期规范的用药,尽量不要私自停药。
五、个人感悟
抑郁症是现当代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主要以连续且长期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特征,多与经历、神经内分泌、环境等各方面有关,此次患者出现此病症多考虑与过往经历有关。由于,此次患者治疗较晚,出现的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有自残倾向,好在后续患者调控较好,整体治疗效果尚佳。但需要患者提高警惕,若长期处于过去的“阴霾”中,可能诱发出现各种神经病症,需要患者自行做好调控。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