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位改变引起的眩晕,可能是耳石症

体位改变引起的眩晕,可能是耳石症

谭戈主任医师

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是一位44岁的男性,在家准备睡午觉的时候,突然感觉天旋地转,在扭头或改变体位时,症状明显加重,并且伴有恶心、呕吐的情况。于是在家人的陪伴下,急忙来到我院就诊,在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最终确诊为耳石症。不过积极使用药物后,不适症状终于得到了缓解。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44岁

【疾病类型】耳石症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2/1/12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天麻素注射液、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盐酸地芬尼多片)+手法复位

【治疗周期】治疗3天,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较好,眩晕、恶心、呕吐症状消失


一、初次面诊
记得有这样一位患者,在就诊当天中午,他正准备睡午觉,但没想到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头晕症状,并且视物旋转感非常明显,完全不敢睁眼。尤其是在扭头、转身等体位改变时,患者头晕的症状便会更加严重。除此之外,患者还出现了恶心、频繁呕吐的情况。患者在卧床休息后,身体不适的症状得到轻度的缓解,但仍持续存在。于是在家人的陪伴下,患者来到了我院就诊。首先我对患者进行了Dix-Hallpike试验,患者颈部无压痛感,旋转活动时有头晕症状,于是我让患者躺在床上,然后分别向左、向右各转45°,患者随即出现了更加明显的眩晕症状,并且伴垂直成分向下的眼震特点。根据患者的情况,我初步怀疑他可能是因出现了耳石症而引起的眩晕。
患者对此并不是很了解,又向我了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于是我向他解释道,耳石症也被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外周前庭病变,主要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比如低头、抬头、躺下、起来、翻身等动作容易发生,患者从而可能会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以及眼震。头部出现外伤、身体内分泌出现异常、椎基底动脉循环障碍、病毒感染性神经炎、耳硬化症、梅尼埃病等情况都可能会诱发耳石症,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40~60岁,年龄偏大的人,可能是更容易得耳石症。
二、治疗经过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我又安排患者进行了脑部CT检查,发现该患者颅脑未见明显异常,于是最终确诊为耳石症。我将检查结果告诉了患者,并让他积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患者也表示,会全力配合我。在药物的选择上我给他使用了天麻素注射液来营养脑部神经,还给他使用了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来抑制前庭功能,盐酸地芬尼多片来改善椎底动脉供血,缓解呕吐、眩晕的情况。另外,我还通过手法复位的方式,利用重力移动耳石,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三、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治疗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在治疗的第二天,患者告诉我,他头晕的症状已经有了明显的缓解,并且恶心、呕吐的症状已经基本消失了,也没有头晕的情况。我为此也感到非常高兴,于是我继续给患者用药,并再次进行手法复位。在治疗的第3天,患者头晕症状已经基本消失,查体无眼震的情况,并且整体的精神状态较好,身体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了。
四、注意事项
患者的病情虽然好转了,但耳石症的复发也是比较常见的,所以我还是有点担心。在患者随访期间,我又给他和他的家属交代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平时在生活中,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注意保护头部,尽量避免剧烈转身、甩头、长时间低头或进行剧烈的运动,以免造成耳石再次脱落。
2.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尽量不要熬夜。
3.尽量在洗澡、游泳的时候尽量避免让水进入外耳道,同时也不要长时间呆在在高分贝的场所。
五、个人感悟
耳石症主要是由附着在耳石膜上的耳石脱落导致的,属于耳源性眩晕的一种,患者一般不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意识障碍等情况,而该案例的患者产生的眩晕症就是在体位突然改变后,由耳石症引起的。耳石症有一定的自限性,但要注意,在出现耳石症后,切不可自行复位,否则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导致耳石破碎,出现难以复位的情况。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