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蚊虫叮咬后发热又呕吐?警惕登革热!

蚊虫叮咬后发热又呕吐?警惕登革热!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

感染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是一名长期往返于越南及国内的外贸工作者,大概在3天前有发热、头痛等不适症状,昨日还出现了腹泻、呕吐的情况。在了解到患者的情况后,我安排患者完善了血常规及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确诊患者患有登革热。在住院隔离期间,通过药物治疗与物理降温的干预,患者身体逐渐康复。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51岁

【疾病类型】登革热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18/7/12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口服补盐液、双黄连颗粒)+物理降温

【治疗周期】住院10天

【治疗效果】体温恢复正常,身体疼痛症状消失


一、初次面诊
患者是一名外贸工作者,平时主要往返于越南及国内,大概在3天前突然开始发热,体温最高时接近40℃,伴有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不适症状,并且昨天开始有腹泻、呕吐的情况,身体也有些疲乏无力,遂来我院就诊。随后,我为患者进行了体格检查,患者脉率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5/75mmHg,体温38.5℃,神志清楚,精神状态较差,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考虑到患者多次前往越南,并且有较长时间的停留史,我便追问患者,是否与登革热患者有过接触,是否曾被蚊虫叮咬。患者表示,与自己有业务往来的人群中并无登革热患者,但自己大概在10天前曾被蚊虫叮咬,不过被叮咬后7天内未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就没有引起重视。
综合患者的情况来看,我怀疑患者患有登革热。在得知我的想法后,患者表示自己在就诊前其实已经做好了确诊为登革热的心理准备,不过因为自己身边并没有多少人患有该疾病,所以对于该病症的了解还比较浅。于是,我简单向患者解释道,登革热是主要经虫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往往起病较急,典型症状为发热、畏寒、浑身疼痛、呕吐、起皮疹、出血等,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头痛、谵妄、狂躁、昏迷、抽搐、颈强直、瞳孔缩小等表现;不过该疾病具有一定的自限倾向,经过及时的对症治疗,预后效果通常较好,患者无需过度紧张。
二、治疗经过
为了确诊患者是否患有登革热,我立即安排患者完善了血常规与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其中,血常规结果显示,患者白细胞未见明显下降,其数值为4.20×10^9/L,但血小板为78.00×10^9/L,可见明显减少,并且血小板压积为0.08%;并且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回报阳性。由此,患者确诊为登革热。
随后,我立即安排患者入院接受隔离,并综合采用药物治疗与物理降温来消除患者的不适症状。由于该疾病的特殊性,我并未采用止痛退热药物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体温,而是予以中成药双黄连颗粒,以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此外,考虑到患者有腹泻、呕吐等表现,我还为患者开具了口服补液盐,以维持体内钠、钾、氯的正常水平。为了进一步促进患者体温下降,我也特别叮嘱医护人员,要定期使用毛巾为他擦拭身体。

三、治疗效果
治疗开始后,医护人员告知我,患者呕吐及腹泻的频率有所减少,食欲逐渐恢复正常,精神状态也比较好,并没有因为确诊为登革热而郁郁寡欢。查房时,我也发现患者的体温逐渐回落至正常的范围内,并且没有皮疹出现;患者也表示,自己最近没有再感觉到肌肉或关节有明显的疼痛症状。在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患者解除隔离,并办理了出院手续。
四、注意事项
看到患者身体情况好转,我也由衷地为他感到开心。但考虑到患者的工作性质,我特别提醒他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应注意做好防蚊措施,可以使用蚊帐、防蚊贴、驱蚊水等用品来避免被蚊虫叮咬,以降低感染登革病毒的风险。此外,如果患者需要长时间停留于越南,应避免进入疫情严重的地区。
2.患者需要增加饮水量,可以多吃一些高热量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奶酪、牛奶、鸡蛋、坚果等,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能量,避免身体处于虚弱状态。
五、个人感悟
登革热是感染登革病毒所诱发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传播途径为虫媒传播,潜伏期一般在3-14天左右,平均潜伏期通常为7天。在患病后,患者多有发热、长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而本病例中的患者正是在被蚊虫叮咬超过7天后才出现了发热、浑身疼痛、呕吐等不适症状,好在患者就诊及时,经过对症治疗,目前已经痊愈出院。因此,有疫区停留史、蚊虫叮咬史的患者应密切观察自身状态,切忌因短时间内未有明显症状就掉以轻心。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