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接触动物后发热、肌肉痛,要警惕布鲁氏菌病

接触动物后发热、肌肉痛,要警惕布鲁氏菌病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

感染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是一位55岁的女性,在半个月前突然出现了发热的症状,并且还伴有畏寒、多汗、肌肉疼痛的情况。并且随时间的推移,病情一直没有得到好转,于是来到我院就诊。在给患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后,我最终确诊患者是感染了布鲁氏菌病。在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后,患者的病情终于得到了好转。

【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55岁

【疾病类型】布鲁氏菌病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2/1/5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盐酸多西环素片、硫酸庆大霉素片、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治疗周期】治疗40天,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较好,发热、畏寒、多汗以及肌肉疼痛症状消失


一、初次面诊
记得有这样一位患者,在半个月前在自家的农场给小牛接生后不久,便突然出现了发热、畏寒、多汗、肌肉疼痛的症状,起初以为是感冒,并没有太在意,只是在附近的小诊所拿了一点药。但没有想到在吃药后症状一直不见好转,并且在医院检查了颈椎、腰椎核磁共振后也并没有发现异常。患者非常的担心,于是便在家人的陪伴下坐车来到我院就诊。我首先对患者进行了查体,在测量体温,发现该患者为低热状态,体温在37.8℃。并且患者存在明显肌肉疼痛的情况,主要集中在肩关节至膝关节处。根据患者的体征,以及考虑到患者在半个月前有接触动物的情况,我怀疑她很可能是感染了布鲁氏菌病。
患者听后并不知道什么是布鲁氏菌病,追问我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我便向患者解释道,布鲁氏菌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动物源性传染病,通常在牧区比较多见,传染源一般为带有布鲁氏菌牛、羊、猪等动物。在患布鲁氏菌病后,通常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但一般为低热、波状热、不规则热,体温多在傍晚升高,在入睡后出汗增多。并且还可能出现骨关节和肌肉的疼痛的症状,另外,也可能会存在头痛、疲劳、乏力、寒战、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而她感染这种疾病,很可能是家中的小牛携带布鲁氏菌,因接触了病菌从而造成了传播。
二、治疗经过
但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我又安排患者进行了血常规检查、布鲁菌病试管凝集试验。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降低,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布鲁菌病试管凝集试验结果显示为1:200阳性,最终诊断为布鲁氏菌病。我告诉患者,只要积极使用药物,病情是能好转的,患者听后表示愿意配合治疗。我给患者使用了盐酸多西环素片来抑制细菌繁殖,发挥抗菌的作用;硫酸庆大霉素片来阻止蛋白质合成,可以起到抑菌、杀菌的作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来抗细菌性感染。

三、治疗效果
在药物治疗一周后,患者的体温已经完全恢复了正常,畏寒、多汗的症状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肌肉疼痛的症状仍然存在。患者非常的担心,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安慰她,让她不要着急,继续坚持用药是可以看到效果的。在治疗30天后,患者惊喜的告诉我,她现在已经感觉到肌肉疼痛感已经减缓了,治疗40天后,身体已经没有明显不适了。
四、注意事项
看到患者终于恢复了健康,为此我也感到非常开心。在和患者沟通的时候,我也给她交代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患者在养殖动物,喂养、接生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应该穿好工作服、胶鞋或胶靴,佩戴好口罩,尽量避免接触到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
2.平时不要吃一些不明来源,或者是未经检疫的肉制品,在饭前要注意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3.要养成规律健康的作息习惯,尽量不要熬夜,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比如游泳、跑步等,有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五、个人感悟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可累及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而该案例的患者就是因为接生的自家养殖的小牛,而又没有做好防护工作,从而感染上了该病,并且该患者发热、畏寒、多汗以及肌肉疼痛的症状,也是布鲁氏菌病非常典型的表现。不过在感染后,只要及时使用药物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