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眩晕、头疼症状加重,患者日常生活受到影响

眩晕、头疼症状加重,原来是眩晕症在作祟

谭戈主任医师

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半个月前眩晕、头疼症状加重,并出现走路不稳、视物重影等症状,在进行血常规检查、头部磁共振检查等后,诊断为眩晕症。患者在使用维生素B1片、甲钴胺片、奥卡西平片等药物治疗后,眩晕、头疼、焦虑、眼球震颤症状减轻,睡眠质量得到提高,右侧前庭神经与血管关系有所改善。

【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55岁

【疾病类型】眩晕症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0/7/22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维生素B1片、甲钴胺片、奥卡西平片等)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4天,2个月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眩晕、头疼、焦虑、眼球震颤症状减轻,睡眠质量得到提高,右侧前庭神经与血管关系有所改善


一、初次面诊
初次见到患者时,患者面色憔悴,没有血色,走路还有些不稳。在和患者的交流中我得知,患者在1年前出现无诱因眩晕、头疼症状,休息后得到缓解。当时以为是干活劳累所致,所以就没有进行到医院检查治疗。在半个月前,患者眩晕、头疼症状发作频率增加,且程度更进一步。发病时走路不稳、视物重影,伴右侧耳鸣、听力短暂性下降。并且,在乘坐交通工具时,会出现恶心、呕吐、自汗的症状。眩晕严重程度增重使患者精神焦虑,食欲下降,夜间睡眠质量也变差。
我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发现患者有较明显的眼球震颤,耳部不存在肿胀、疼痛,听力检查提示患者听力范围在25-40分贝之间,轻微听力下降。Dix-Hallpike试验、仰卧位翻滚试验未诱发眩晕,因此可以排除耳石症。我又让患者进行了血常规检查、头部磁共振检查等一系列必要检查,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血象偏高,即白细胞的数量偏高;头部磁共振检查结果提示右侧前庭神经与血管关系密切,血管对前庭神经有压迫。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及医学检查,诊断为眩晕症。患者紧张地问我是否需要住院,我告诉她院外遵医嘱治疗就可以了。

二、治疗经过
患者的眩晕症是血管压迫前庭神经所致,因此我给患者使用了维生素B1片、甲钴胺片、奥卡西平片、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维生素B1片和甲钴胺片具有营养神经的作用,奥卡西平片可以抑制神经元反复放电,减少前庭神经冲动的突触传递,减少眩晕发作的频率。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为血管扩张药物,可以改善血管对前庭神经的压迫,缓解眩晕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使用后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或皮疹,因此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药。
三、治疗效果
患者院外治疗14天后回医院复诊,自诉眩晕、头疼症状减轻。并且在家人和朋友的开导下,精神状态得到改善,焦虑较轻,夜间睡眠质量有所提高。我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发现,患者的精神状态好转,眼球震颤减轻,但听力还是没有得到提升。复查血常规、头部磁共振,血常规结果提示白细胞的数量恢复正常,右侧前庭神经与血管关系有所改善。
四、注意事项
患者年纪较大,且一直院外治疗,因此我不能监测到她的病情变化。在复查时,我嘱咐她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自我监测,如果眩晕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系统治疗,并遵医嘱按时复查。
2.在治疗期间,为避免眩晕症状加重,建议患者减少乘坐交通工具。并且当眩晕发作时,及时停下脚步,原地休息,避免摔倒。
3.眩晕症状减轻后,患者可以适当进行室外活动,如打太极、散步等,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五、个人感悟
眩晕主要表现为自觉视物不稳、天旋地转。轻微眩晕在休息片刻后可以得到缓解,严重眩晕的患者容易出现摔倒或其他并发症状。本例患者由于血管压迫前庭神经引起眩晕症,出现眩晕、头痛等症状,在接受药物治疗后,症状减轻。出现眩晕的患者,一定要停下一切活动,适当进行休息缓解或使用药物缓解,避免眩晕引起身体其他反应,增加治疗难度。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