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药物治疗戊型病毒性肝炎,避免你的肝脏受损严重

药物治疗戊型病毒性肝炎,避免你的肝脏受损严重

蒋卫民主任医师

感染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从7天就开始出现异常症状,首先是自觉恶心、乏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过了2天又出现关节酸痛的症状,而1天前,其家人还发现患者的皮肤发黄比较严重,遂前来本院就医。经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检查、CT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确诊为戊型病毒性肝炎,并进行药物治疗,最终得以缓解病情。

【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27岁

【疾病类型】戊型病毒性肝炎

【就诊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就诊时间】2017/3/23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葡醛内酯片、联苯双酯片、茵栀黄片、利巴韦林颗粒)

【治疗周期】住院9天,出院一个月复查

【治疗效果】患者病情好转,恶心、乏力、食欲不振、皮肤黄染等症状有所缓解


一、初次面诊
患者初次就诊时自述,从7天前晚上开始出现不适的症状,首先是晚上吃饭时突然觉得恶心反胃、食欲不振,并且精神萎靡、四肢无力,因此时症状不严重,误以为是最近过度劳累导致的,所以没有就医。但过了几天后,上述症状不断加重,而且还出现关节酸痛的情况,并且其家人还发现患者的面部皮肤发黄,患者这才前来本院就医。而在了解了这些基本情况后,我又询问患者最近是否有过性生活,以及是否大量吃胡萝卜、橘子、南瓜等胡萝卜素含量高的食物,但患者回复没有性生活、没有吃上述食物,遂排除妊娠以及高胡萝卜素血症,并怀疑是肝脏问题导致的。
二、治疗经过
因为怀疑患者的肝部存在异常,面诊后我便安排其进行了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检查,在等待检查结果时,我还仔细给其进行了体格检查,发现患者的肝区存在叩击痛,而且面部、手部以及巩膜都存在黄染的情况。随后,又结合上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其中血常规的结果显示淋巴细胞百分比为45%、白细胞计数为3.4×10^9/L;尿常规的结果显示尿胆红素、尿胆原均为阳性;肝功能检查的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为1123U/L、谷草转氨酶为2314U/L、总胆红素为178.6μmol/L、白蛋白为38.1 g/L、凝血酶原活动度为44.8%、甲胎蛋白为601.98ng/mL;CT检查显示患者的肝部肿大。而综合上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我初步确定患者有肝炎。为了明确肝炎的类型,我安排患者进一步做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显示患者的抗戊型肝炎病毒IgM抗体为阳性,所以基本确定患者有戊型病毒性肝炎。
患者没想到会是戊型病毒性肝炎,吓得呆愣了许久才回神,急切地表示要进行治疗。我也担心拖延越久患者的病情越重,所以在与其沟通后,立马安排其进行药物治疗,即联合使用葡醛内酯片有助于保护肝脏,避免患者的肝细胞继续受损;联苯双酯片能够起到降转氨酶的作用,有助于控制患者体内转氨酶的水平;茵栀黄片则是用于退黄,有助于缓解皮肤以及巩膜黄染的症状;利巴韦林颗粒是抗病毒药物,有助于抑制病毒继续侵蚀肝脏,缓解病情。

三、治疗效果
该患者在通过使用上述药物进行保肝、降转氨酶、退黄、抗病毒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在用药期间我多次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见黄染的症状逐渐减轻,患者自述腹部不适、恶心、关节酸痛等症状有所缓解,在住院3天后饮食也逐渐恢复正常,并且在住院9天后顺利出院。而在出院后1个月,患者前来复查,经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检查等可见,患者的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四、注意事项
该患者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我由衷为其感到高兴,但担心她回家后不注意遵守各种日常事项,以至于影响病情恢复,所以几次叮嘱她:
1.戊型病毒性肝炎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影响,患者回家后需要注意调整饮食,短时间内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生姜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尽量保持饮食清淡,多吃苹果、橘子、葡萄等水果,有助于补充维生素。
2.患者还需要注意在病情恢复后锻炼身体,适当运动,比如做健身操、游泳、慢跑、跳绳、爬山等,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五、个人感悟
戊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具有比较强的传染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以及戊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都是传染源,为了避免将这种病毒传染给家人或者患上这种疾病,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该注意避免与家人共用牙刷、毛巾和剃须刀等生活用品,其他群众也需要自觉避免接触传染源,即便是无意中有过近距离接触,也需要及时洗手、换衣服等。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