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离性障碍怎么办?联合进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分离性障碍怎么办?联合进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艾明副主任医师

精神心理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在前年突然出现四肢抽搐、全身僵直等症状,当时被某诊所医生诊断为癫痫,并为其使用了卡马西平片。但患者姐姐发现,患者发病与父母的暴力行为有关,且十分恐惧与他们单独相处,怀疑是心理疾病,而不是癫痫,遂陪伴患者前来就医。经相关检查后确诊为分离性障碍,并进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才得以缓解疼痛。

【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22岁

【疾病类型】分离性障碍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18/11/21

【治疗方案】心理治疗(暗示疗法+家庭治疗)、药物治疗(劳拉西泮片+解郁安神颗粒)

【治疗周期】门诊治疗1天,每个月复诊

【治疗效果】分离性障碍病情好转


一、初次面诊
患者为22岁的女性,其姐姐叙述,患者不爱说话、社交,首次出现临床症状是在前年过年,当时她们父母大吵大闹,多次埋怨患者不是儿子,起初患者只沉默听着,直到其父亲多次推搡患者,并企图用衣架打她,患者便不由发抖,然后倒地抽搐起来,过了许久才停止,但仍然是全身僵直,不能正常坐立。患者姐姐被吓了一跳,待患者能够正常行走后就带她去镇上诊所看病,并被诊断为癫痫,还服用了卡马西平片。随后几年,因患者父母的暴力行为,患者还发病过三次,经多次询问,患者姐姐得知患者还不愿意与父母单独相处,表示很害怕,而且一说到父母就开始出现焦虑不安、抓头发、恐惧感等反应。
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怀疑患者有心理问题,但不确定具体情况,遂让其进一步检查。
二、治疗经过
因为怀疑患者有心理疾病,之后我便安排患者进行了心理测试。考虑到患者提到父母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焦虑情绪,首先安排她进行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结果显示患者得分为2分,存在中度焦虑症;随后,为了排除癫痫以及脑部疾病,我又安排患者进行了颅脑CT检查、脑电图,结果显示患者的脑部不存在异常;而由于患者所出现的临床症状,比如四肢抽搐、全身僵直等,也可能是分离性障碍导致的,所以我再次安排患者进行了分离体验量表,结果也高于正常值。故此,我基本确定患者有分离性障碍,还伴随出现焦虑症。而综合患者的家庭经历进行分析,我还怀疑是家庭暴力导致的。
患者的姐姐很关心她的身体状况,听说患者因父母的暴力行为而患上心理疾病,非常后悔没有早几年回家看看,看着一直沉默不语的患者,多次落泪,询问我应该怎么治疗?我也很同情患者,为了她能够尽快恢复,便立即为其制定出治疗方案,即联合进行心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其中心理治疗是通过暗示疗法进行,即与患者进行沟通,暗示她不会再被实施暴力,以便于消除患者心理阴影,而考虑到患者的家庭环境十分糟糕,父母都是脾气暴躁的性格,而且对患者的出生并不期待,为了避免导致病情复发,我还建议患者姐姐带她一起同住,为其营造轻松、平静的家庭氛围,尽量避免与父母单独相处;同时,由于患者现在有比较严重的焦虑症,经常因提及父母而出现焦虑情绪,所以我还安排其使用了劳拉西泮片。此外,患者在焦虑情绪缓解后,会出现情绪低落、失眠的症状,我又安排其使用了解郁安神颗粒,有助于舒缓情绪、安神助眠。

三、治疗效果
该患者在首次复诊时,其姐姐叙述,在这一个月里她曾多次出现焦虑情绪,还长时间失眠,但在服用了抗焦虑的药物以及安神的药物后,症状得到缓解。而在与父母短暂分开一段时间,且经过6次暗示疗法后,患者对父母的恐惧感逐渐变少,不再因提及父母便出现焦虑情绪,在面对父母时虽然仍旧害怕,但没有再次出现四肢抽搐、全身僵直等症状,整体恢复情况比较好。
四、注意事项
我很关心该患者的后续恢复情况,几次叮嘱其姐姐注意监督患者遵守这些事项:
1.患者在出现焦虑情绪后,需要及时用药治疗,不能任其发展,以免患者因过度焦虑、恐惧而出现自残、砸毁财物等极端行为。
2.患者姐姐应该注意避免让患者与父母单独相处,不能听信谣言,觉得需要“以毒攻毒”,逼迫患者与父母单独相处,这样可能会导致其病情加重。
3.患者的性格比较内敛,为了避免因此出现抑郁倾向,患者姐姐可以多与患者沟通,或者带她外出散步、旅游。
五、个人感悟
分离性障碍属于一种心理疾病,通常是因基因遗传、重大精神刺激、创伤性童年经历等导致的,而如果像文中这位患者一样,是因父母的暴力行为而出现分离性障碍,并且伴随出现焦虑症,通常需要联合进行心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而在进行心理治疗时,广大患者家属应该注意,避免让患者接触施暴者,以免加重心理阴影,从而导致病情加重。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