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出现腔隙性脑梗死别紧张,进行药物治疗效果好

出现腔隙性脑梗死别紧张,进行药物治疗效果好

谭戈主任医师

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既往糖尿病史6年,就诊前1个月出现无诱因的肢体麻木的现象,近期症状加重,伴随有一过性的意识丧失的症状,经由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糖数值偏高,进行CT检查可见散在腔隙性梗塞病灶,血管造影可见脑动脉轻微狭窄,初步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患者预后较为良好,未见临床症状复发。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54岁

【疾病类型】腔隙性脑梗死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1/4/22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丁苯酞软胶囊、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

【治疗周期】住院5天,定期随访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较好,患者身体恢复良好,临床症状消失


一、初次面诊
当日下午1点,一位男性患者在其家属陪同的情况下,一脸憔悴的到科室就诊。一到科室,患者就说自己手脚麻木比较严重,想让我看看。我看患者肢体活动确实存在一定的异常表现,于是赶紧询问具体情况,患者自述是一名公务人员,1个月开始出现无诱因的肢体麻木的症状,写字时,手还会一直颤抖,以为是未休息好,就自行调理了一下作息时间。症状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又自行到附近的诊所进行治疗,诊所以颈椎病,对患者用药治疗,具体药物不详,临床症状也没有明显的改善。症状反复的出现,还有加重的趋势,最近一段时间自己一直比较嗜睡。这是患者家属的补充说明道,患者有时会出现深睡眠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怎么叫都叫不醒,即使是休息后,患者的精神状态也不是很好,患者家属感觉可能比较严重,遂带患者就医进行治疗。我询问患者具体情况,患者表示自己也不清楚什么时候睡着的,也没有听到家属的呼叫。患者出现这个症状,多为一过性的意识丧失。
我听完患者及其家属的描述,第一时间想到是脑梗死,但患者并没有出现明显头晕、恶心等急性发作的现象,临床症状多指向腔隙性脑梗死。我先是对患者进行了简单的查体,可见体温正常,全身黏膜未见异常现象,血压指标显示为123/82mmHg较为正常。我询问了患者过往病史,患者表示既往有6年的糖尿病病史,间断性服药控制。结合患者的症状和过往治疗经历,多考虑是存在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症。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脑梗死的类型,但症状一般不严重,大部分患者可能没有临床症状,出现神经卡压时,才可能会出现活动、感知障碍。虽然大致明白了病因,想要具体诊断病症,还需进行检查。
二、治疗经过
为明确诊断,我及时安排患者进行检查,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糖指标为12.3mmol/L,进行CT检查可见散在腔隙性梗塞病灶,脑白质改变,血管造影可见脑动脉轻微狭窄,初步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
拿到诊断结果后,我简明地向患者及家属讲明了病情现状,表示其可以通过药物得到有效治疗。患者询问具体治疗方式,我简单地讲述了预先拟定的治疗方案,主要是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防止血栓形成,并配合使用丁苯酞胶囊改善脑循环,同时低剂量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控制血糖。患者表示愿意配合治疗。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我安排患者住院观察,完善药敏检查后,为其开具上述药物进行治疗。

三、治疗效果
用药治疗后,患者整体状况较为良好,并未出现明显的用药不良反应,各项指标较为平稳。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患者已无明显不适症状,身体状况较为良好,肢体麻木的症状逐渐缓解,并未出现意识丧失的症状,我有为患者安排各项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糖回落至5.2mmol/L,其余也无异常表征。我见患者恢复较为良好,于是为其办理了出院手续,让其自行回家休养。
四、注意事项
出院休养时,患者非常的开心,患者的家属也不停的向我表示感谢。我也很欣慰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但考虑日常护理对腔隙性脑梗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患者出院之际,我给了患者一些建议:
1.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持饮食健康,不吃油腻甜辣的食物,减少对身体的刺激。
2.还需注意适当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规律生活作息,调整自身状态。
3.出院后还需规范用药控制血糖,避免私自停药或更换药物,服药期间若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向我咨询。
五、个人感悟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由于发生闭塞的血管较小,病灶也会比较小,所以一般危害不大。一般无较为明显的症状。但如果病灶出现在神经纤维束上,可引起运动、感知障碍。此次患者出现肢体麻木、一过性的意识丧失等症状,是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我及时给予患者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尚佳。对于腔隙性脑梗死,虽不是严重的病症,但仍需我们引起重视,迁延不愈可能会有诱发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易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