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侵入,引发细菌性脑炎

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侵入,引发细菌性脑炎

谭戈主任医师

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儿1岁2个月,在出现发热、呕吐、嗜睡的情况后前来就诊,通过其症状表现,并结合相应的体格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最终诊断为细菌性脑炎,经物理降温,同时使用头孢克肟颗粒、甘露醇注射液、维生素B12片三种药物进行治疗,使病情得到较好改善。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14个月

【疾病类型】细菌性脑炎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0/10/21

【治疗方案】物理降温+药物治疗(头孢克肟颗粒、甘露醇注射液、维生素B12片)

【治疗周期】住院2天

【治疗效果】发热、呕吐、嗜睡逐渐改善,病情得到控制


一、初次面诊
在季节交替的时期经常能见到满脸焦急,带孩子前来就诊的家长。当时患儿的妈妈急匆匆进入诊室,但患儿正处于睡眠状态中,她忙对我说宝宝从半夜开始又发烧、又呕吐的,哭着哭着就睡了,也不想吃东西,一直没有缓解,所以还是决定赶紧来医院,希望我赶紧帮忙看看怎么回事。随即我开始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通过体温测量显示为38摄氏度,通过听诊显示双肺呼吸音急促,叩诊呈清音,在此过程中患儿又醒来想要呕吐,后续体格检查也未见其他异常,通过脑电图检查显示弥漫性的慢波异常,有增高的表现,因此根据我多年的从医经验,我怀疑患儿出现了急性胃肠炎或受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感染。
二、治疗经过
鉴于患者症状表现较为严重,尽快安排了血常规、生化检查等项目明确具体原因,并给患儿在易于降温的部位用温水擦拭进行物理降温。后来通过检查结果显示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为阳性,所以便可确诊患儿是因细菌性脑炎出现了相关症状,随即我将诊断结果告诉其妈妈。但是家长当时表现得很疑惑,怎么突然就出现细菌性脑炎了,我向其解释道,这种疾病在婴幼儿和儿童中较为常见,因为他们的抵抗力相对较低,并且血脑屏障发育尚不完善,而细菌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等途径进入人体后,最终入侵到脑膜后出现细菌感染引发了细菌性脑炎,就可能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嗜睡、头痛、畏光等症状,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就是引发细菌性脑炎较为常见的病原体,如果病情发展严重,还可能出现脑实质损伤。说到这里家长好像明白了什么,她说大概两周前宝宝出现了上呼吸道感染,当时就有发热、呕吐的症状,但是在小诊所拿药给宝宝使用后,宝宝相应症状得到了缓解,精神也恢复正常,就以为差不多痊愈了,未再进行相关复查,所以昨晚出现类似症状时以为只是病情又复发的表现,初期没有多加在意,后来才意识到较为严重。然后我告诉她,可能就是因为之前出现的上呼吸道感染使宝宝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还未完全恢复,进而增加了后续感染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风险。同患儿妈妈进行商议后,决定通过头孢克肟颗粒、甘露醇注射液进行抗病毒治疗,使用维生素B12片营养神经,并住院2天进行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宝宝的异常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避免病情发展严重。

三、治疗效果
患儿在住院第一天,通过护士的定期查房和我不定期查房,发热的情况消失,呕吐、嗜睡的情况得到一定缓解,愿意吃东西了,由此说明该治疗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因此叮嘱家长后续继续安排患儿服药,多加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同时安排了细菌培养检查。随后第二天的检查显示没有细菌异常,说明患儿的病情得到控制,因此让他们办理了出院,后续继续做好日常护理。
四、注意事项
虽然细菌培养已无异常,但由于是细菌感染引发的这个疾病,所以我还是很担心后续没有做好日常护理,导致患儿身体情况恢复较差或者再度受到疾病困扰,所以我叮嘱其妈妈出院后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1.注意加强营养支持,可以让患儿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肉、苹果、草莓、菠菜等,保持饮食摄入多样化。
2.保证宝宝睡眠充足,其次可在平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保持良好的体质。
3.回家后出现任何异常,可以及时回来找我就诊咨询,不要拖延。
五、个人感悟
细菌性脑炎在临床上的正确说法是指细菌性脑膜炎,该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造成脑实质损伤后,可能出现构音障碍、意识模糊、视力减退、肢体瘫痪等情况,但在该病例中幸好患儿的病情较为轻微,并在后续通过物理降温和使用药物的方法使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希望广大家长朋友注意,因为婴幼儿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所以为避免宝宝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平时注意增强宝宝体质一般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