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注意!频繁眨眼、耸肩可能是抽动障碍的先兆

注意!频繁眨眼、耸肩可能是抽动障碍的先兆

谭戈主任医师

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7岁男性患儿因近两个月以来,频繁眨眼、耸肩,来我院就诊,经过检查后,发现患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而患儿在进行检查时,配合度较低,结合患儿的症状表现以及检查结果,多考虑为抽动障碍。随即对患儿进行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经治疗后,患儿身体的各项指标逐渐好转,频繁眨眼、耸肩等症状有所缓解。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7岁

【疾病类型】抽动障碍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18/4/2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氟哌啶醇片、注射用盐酸硫必利)+心理治疗

【治疗周期】6个月,定期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患儿身体的各项指标逐渐好转,频繁眨眼、耸肩等症状有所缓解


一、初次面诊
患儿男,7岁,来我院就诊时,一直在眨眼、耸肩,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我安排患儿及其家属坐下后,开始了常规的询问。经询问得知,患儿近两个月以来,频繁眨眼、耸肩,伴有多动、语言增多、纳差、大便干燥,并且,患儿平时的脾气逐渐急躁,经常吼叫,我怀疑可能是抽动障碍。于是,我安排家属带患儿去查体,检查结果显示,患儿体温36.4℃,脉搏123次/分钟,头颅无畸形,心律齐,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而患儿查体时烦躁不安,一直在眨眼、耸肩,配合度较低,结合检查结果以及患儿的症状表现,可确诊为抽动障碍。

二、治疗经过
家属多次向我表示,患儿因为频繁眨眼、耸肩,经常被其他小孩子取笑,患儿的性格也越来越孤僻,希望我们能尽早进行治疗,能让患儿快乐学习和生活。了解到患儿家属的意愿后,我与同科室的其他几位医生进行了多次商讨,最终确定了治疗方案,随后,我将治疗方案告知了患儿家属,他们也表示会积极配合治疗。我为患儿开具了氟哌啶醇片、注射用盐酸硫必利来改善患儿频繁眨眼、耸肩的症状,帮助患儿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在用药进行治疗的时候,我还会对患儿进行心理治疗,用心理转移和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来帮助患儿克服焦虑、抑郁的情绪,提高患儿的社会功能,进而缓解抽动症状。
三、治疗效果
患儿进行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后,身体的各项指标逐渐好转,频繁眨眼、耸肩的症状有所缓解,在此期间,患儿家属也给予了患儿足够的鼓励与陪伴,帮助患儿逐渐摆脱焦虑、抑郁的情绪,6个月门诊随访的时候,家属还向我说道,患儿的性格开朗了许多,前不久还在学校交到了新朋友,平时的脾气也和顺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暴躁易怒了。
四、注意事项
看着患儿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我也是由衷地感到高兴,多次向患儿家属强调日常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患儿的症状虽然有所缓解,但还未彻底消失,家长应按时给患儿服用药物,并且不能私自给患儿增减药物,以免引起患儿身体不适。
2.抽动障碍是一种精神障碍,患儿家属应给予患儿足够的陪伴与鼓励,帮助患儿重拾信心,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3.在平时,患儿出现频繁眨眼、耸肩等症状的时候,家长应多给予患儿理解与包容,不可以强行制止患儿这些行为。
五、个人感悟
抽动障碍是一种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慢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运动抽动的简单形式是眨眼、耸鼻、歪嘴、耸肩、转肩或斜肩等,发声抽动的简单形式是清理喉咙、吼叫声、嗤鼻子、犬叫声等,儿童抽动障碍会造成学习、社交障碍,严重者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家长在平时应多注意自己的孩子,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存在类似情况,应立即带孩子来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另外,如果我们身边有抽动障碍的患儿,我们应多给予关怀与帮助。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