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患上线粒体肌病,竟然会频繁抽搐

患上线粒体肌病,竟然会频繁抽搐

孙川医师

眼科学中日友好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病情发作,以急诊接入我院,见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双眼球向上凝视的症状,伴四肢痉挛,入院1天前四肢抽搐3次,发作时意识不清,7天前头痛,经治疗效果不明显,检查后确诊为线粒体肌病。最终给予腺苷钴胺片、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辅酶Q10胶囊、维生素B1注射液联合治疗,效果比较好,患者恢复得很快。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28岁

【疾病类型】线粒体肌病

【就诊医院】中日友好医院

【就诊时间】2020/8/8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腺苷钴胺片、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辅酶Q10胶囊、维生素B1注射液)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5天,长期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比较好,患者恢复得很快


一、初次面诊
我院急诊接入一名男性患者,进入我院时,我走进了看见他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双眼球向上凝视,伴四肢痉挛,据家属所述,患者今年28岁,入院1天前四肢抽搐,发作过程中意识不清,共抽搐了3次,7天前出现头痛的情况,在家附近诊所静脉滴注药物3天,治疗效果不明显。随后又出现抽搐的情况,遂至我院就诊,家属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无手术。
查体发现患者意识模糊,身材瘦小,血压120/65mmHg,心率110次/分,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眼球活动自如;四肢肌张力略高,脑膜刺激征提示阴性,右侧颞部轻微疼痛,偶有视物旋转、乏力不适。为了进一步检查、治疗,急诊以抽搐收入我院。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要及时完善检查,给予对症治疗,在家属和护士的帮助下,患者进行了多项检查,其中血常规正常,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因抽搐频繁发生,病变暂定位于颅内,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提示大脑右侧颞叶、枕叶、顶叶急性梗死,范围特别大,且病灶偏皮层分布,而患者的症状呈卒中样发作,初步怀疑运动不耐受,体内乳酸生成较多。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我开具了肌肉活检的检查清单,结果可见大量嗜碱性肌纤维,可见少量坏死肌纤维,未见明显炎细胞浸润,最终诊断为线粒体肌病。

明确诊断后,我告诉患者家属,线粒体肌病是一种遗传基因异常引起的机体能量代谢障碍类疾病,建议使用药物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他们同意了治疗方案。我先给予患者腺苷钴胺片进行神经营养的治疗,然后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可以快速的补充患者身体所需的能量,缓解肌肉疲劳,同时口服辅酶Q10胶囊促进能量代谢,最后配合维生素B1注射液减少肌肉乳酸生成,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从而使各种症状减轻或消失。
三、治疗效果
患者接受正规治疗后,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双眼球向上凝视以及头痛的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期间意识逐渐恢复正常,可以满足日常的沟通、交流。前期抽搐症状还是会反复出现,但是治疗 15天后明显减少。患者出院时精神状态正常,复查未见明显的异常,整体的治疗效果比较好。
四、注意事项
患者可以出院时,我为他感到开心,但还是告诉患者平时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注意保持饮食多样化,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不可高盐、高油饮食以及饮酒、抽烟。此外,家属平时应该多关注患者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不要让他有自卑心理;如果患者再次出现抽搐的情况,要注意做好防护,避免摔倒;患者出院后,家属应该监督他继续服用药物,目的是巩固治疗,并定期来我院进行复查。
五、个人感悟
线粒体肌病为线粒体或细胞核基因缺失或发生突变,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进而引起的疾病,与遗传基因有关,但是患者10岁前多数发育无异常,发病后主要累及大脑和横纹肌,病变可同时累及骨骼肌、中枢神经系统。该患者的情况就是如此,及时控制病情后,我感到很欣慰,家属也才松了一口气,所以身体不适应该及时就医诊治。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