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突发中枢性眩晕,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突发中枢性眩晕,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谭戈主任医师

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是一位63岁的女性,自述有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服药,因近期频繁发作眩晕来我院就诊。结合检查结果、患者症状进行综合分析,诊断为中枢性眩晕,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关。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进行药物治疗。住院治疗14天后患者眩晕症状缓解,头昏沉感基本消失。

【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63岁

【疾病类型】中枢性眩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0/6/26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谷红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4天,住院期内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眩晕症状缓解,头昏沉感基本消失


一、初次面诊
“医生,医生,我头好晕啊。”患者说着话,单手扶着额头,看起来很难受。我先让患者坐下,问她是怎么回事。患者说她大概在3年前开始出现眩晕的症状,发作时走路也走不稳,但是因为休息一会儿就好了,所以没有在意。但是最近症状发作越来越频繁,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头也感觉昏昏沉沉的,所以来医院检查。我问患者有没有什么病史,患者说自己有高血压,但是一直没怎么吃药。听到这,我怀疑患者的症状可能与高血压有关。
我先给患者进行了体格检查,显示患者血压170/80mmHg,神志清楚,对答语言流利,各种前庭反应有分离现象,自发与诱发反应不一致,高度怀疑中枢性眩晕。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又安排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磁共振检查可见部分缺血性病灶。结合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中枢性眩晕诊断明确,且伴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就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导致的中枢性眩晕。

二、治疗经过
我将病情告知患者,然后通知了患者家属。等到患者家属赶到医院后,我告诉他们,患者的中枢性眩晕就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引起的,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患者的高血压有关。听完我的话,他们一脸焦虑,问我应该怎么办,我让他们不要担心,积极配合治疗就行。最后经过沟通,决定进行药物治疗。
因为患者患有高血压,所以为了兼顾患者血压,我给患者开具了谷红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可以改善脑供血不足的情况。然后为了预防患者出现脑卒中的情况,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降血脂,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此外,我还给患者开具了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改善脑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得到控制后,中枢性眩晕也会随之改善。
三、治疗效果
住院治疗14天后,患者眩晕症状缓解,头昏沉感基本消失,而且用药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患者精神状态良好,食欲正常,大小便正常,未出现其他异常症状。患者说她这几天晚上睡觉都比以前睡得好,还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出院。于是我给患者安排复查,结果良好,血压130/80mmHg,准许患者出院,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效果很满意。
四、注意事项
看到患者身体逐渐恢复,我也为她感到高兴,更是感受到了一种作为医生的责任感。为了患者的身体着想,在她出院时我反复提醒她要注意以下事项:
1.保持情绪舒畅,避免紧张、焦虑的情绪,以免影响身体恢复。
2.保证充足的睡眠,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避免剧烈运动及过度劳累,可以适当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
3.饮食上注意低盐低脂饮食,营养摄入均衡,可以适量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4.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如果出现异常,及时就诊。
五、个人感悟
中枢性眩晕就是脑部疾病引起的眩晕,比如急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该患者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导致的中枢性眩晕,可能与患者患有高血压,但是没有规律服药有关。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后,疗效比较理想,治疗效果我很满意。作为一个医生,希望大家重视自身身体健康,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前往医院检查,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