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使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缓解病情

使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缓解病情

黄玉红主任医师

内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性别女,年龄为32岁,去年冬天多次出现腹泻的症状,误以为是因春节期间饮食过于油腻导致的,只调整了饮食,未曾就医。后来腹泻加重,进入夏天后还出现阵发性腹痛、排黏液脓血便的情况,遂前来本院就医。经血常规、粪便检查、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并进行药物治疗,才得以控制病情。

【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32岁

【疾病类型】结肠炎

【就诊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18/7/13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使用蒙脱石散、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进行灌肠)

【治疗周期】用药3年,用药期间每3个月进行复查

【治疗效果】腹泻、腹痛、排黏液脓血便等症状有所缓解


一、初次面诊
患者为女性,年龄32岁,自述既往胃肠功能比较弱,经常在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后出现腹泻、腹痛的症状,而在去年冬天时,患者多次出现腹泻的症状,便误以为是饮食比较油腻导致的,遂只对饮食进行了调整,没有就医治疗,但后来腹泻的症状不断加重,在今年进入夏天后,患者还出现阵发性腹痛、排黏液脓血便的情况。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又对患者的腹部进行了检查,发现患者左下腹存在压痛,而且可以触及乙状结肠,怀疑是结肠问题导致的。随后,又安排患者进行血常规、粪便检查、结肠镜检查,其中血常规的结果显示血红蛋白为97g/L、白细胞计数为16.7×10^9/L、红细胞沉降率为30mm/60min,都高于或者低于正常值,遂初步确定可能是结肠炎;粪便检查显示,通过显微镜检查可见粪便中有大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但病原学检查的结果则为阴性,遂排除因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而导致的结肠炎;而结肠镜检查的结果显示,患者的结肠存在溃疡,且黏膜充血、水肿。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基本可以确定患者有溃疡性结肠炎。

二、治疗经过
因担心拖延越久患者的病情越严重,所以明确是溃疡性结肠炎后,我立马与患者进行沟通,患者也害怕延误病情,在得知具体情况后立即同意入院进行治疗。随后,我便使用药物给患者进行了灌肠疗法,具体用药为蒙脱石散、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有助于促进结肠溃疡面愈合,并消除炎症、黏膜水肿。同时,为了进一步抗炎,在进行灌肠疗法后,我还安排患者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以便于稳定病情,而且柳氮磺吡啶肠溶片需要长期使用,并且用药期间每3个月进行复查。
三、治疗效果
该患者虽然患有溃疡性结肠炎,但由于发病时间比较短,前来本院就医时病情还比较轻微,所以在使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后,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使得患者入院时所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比如腹泻、阵发性腹痛、排黏液脓血便等,基本得到缓解,而且在后续用药期间进行复查,患者自述恢复情况比较好,胃肠出现不适的症状的次数减少。
四、注意事项
该患者既往存在胃肠功能比较弱的问题,现在又患有溃疡性结肠炎,我担心她触碰日常注意事项,所以几次叮嘱:
1.溃疡性结肠炎一般会影响胃肠功能,患者需要注意调整饮食,避免食用油腻、生冷、辛辣的食物,比如肥肉、雪糕、火锅等,以免刺激肠道,加重肠道负担,引起不适。
2.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程通常比较长,需要长期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患者回家后需要注意按时用药,避免漏服,以免影响药物发挥作用,更不能私自停止服用药物,这可能会影响病情恢复。
五、个人感悟
溃疡性结肠炎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通常可以发生在结、直肠的任何部位,其中以直肠和乙状结肠最为常见,如果患上此种疾病,可能会像文中这位患者一样出现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的症状,建议其他群众注意关注个人身体情况,一旦出现异常,需要及时就医。同时,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程比较长,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患者家属也需要注意调整患者的饮食,避免让其食用油腻、生冷、辛辣之物。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