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不注意饮食卫生,小心甲型病毒性肝炎来“打扰“

不注意饮食卫生,小心甲型病毒性肝炎来“打扰“

蒋卫民主任医师

感染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因为饮食不洁,导致病毒感染,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不适的症状,来医院经过查体、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检查后,被确诊为甲型病毒性肝炎,采取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用泮托拉唑钠药物治疗后,预后较好,症状基本都消退。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43个月

【疾病类型】甲型病毒性肝炎

【就诊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就诊时间】2020/2/19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用泮托拉唑钠)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8天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较好,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消失


一、初次面诊
患者来到我的诊室就诊,自述今年43岁,是一名外贸公司的职员,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需要加班至深夜,到家已经很晚了,基本没有时间自己做饭,所以为了方便,平时吃外卖比较频繁。但是最近的1周内,经常感到乏力,浑身没劲,食欲开始下降,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也没了食欲,刚开始一直以为是最近的工作压力太大造成的,所以没有引起重视,就请假休息了几天。但是在休息的几天时间里,症状并没有得到改善,还逐渐加重,随后还出现恶心、呕吐的新症状,并且感到腹部隐痛,迟迟无法缓解,于是在家人的陪伴下前来我院就诊。我通过对患者进行初步查体发现,患者出现发热,体温经过测量在38℃左右,全身乏力,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不佳,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不适,肝区存在压痛。我还让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发现患者的外周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减少,可伴有轻度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我怀疑患者时肝炎,但是具体的疾病类型,还需要进一步检查,于是我建议患者及时入院完善进一步的检查,确定病因后进行下一步的诊治,患者表示接受。我进一步询问患者的病史,发现患者无饮酒史、吸烟史、家族遗传病史、传染病史,既往身体健康,无基础病。
二、治疗经过
我进一步对患者完善肝功能检查,结果提示谷丙转氨酶379U/L(正常值0-40U/L),总胆红素86umol/L(正常值5.1-19.0umol/L),提示肝功能受损。我对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提示没有明显异常,排除了胆道梗阻及慢性肝炎的可能性。我还让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提示乙肝、丁肝、戊肝及丙肝均为阴性,甲肝IgM抗体阳性。患者最终被确诊为甲型病毒性肝炎。考虑到患者处于疾病的早期,症状较轻,所以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我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获得他们的认可。我给患者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来进行护肝和降酶,并且给患者使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来抑酸和护胃。

三、治疗效果
患者住院治疗8天以后,自述症状明显有所好转,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体力都恢复了很多,恶心、呕吐的症状消失,肝区压痛逐渐消散,进食状况和睡眠状况较好。我给患者复查肝功能,结果提示谷丙转氨酶由379U/L降至46.4U/L,总胆红素由86umol/L降至7.3umol/L。我准予患者出院,调养身体。患者及其家属表达了对治疗效果的认可,我看着患者的逐步恢复,倍感高兴。
四、注意事项
患者经过治疗后,不适症状基本消失,病情控制较好,我也为他感到高兴。但是该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造成疾病可持续进展,可能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所以我反复叮嘱患者及其家属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患者需要保证日常作息规律,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和劳累。
2、患者需要忌食辛辣食品,避免加重胃肠负担,使病情加重
3、该疾病属于消化道传播疾病,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染,所以患者的碗筷需要与他人隔离开,避免传染给其他人。
五、个人感悟
该患者可能是食用不卫生的食物导致病毒进入体内,引起甲型病毒性肝炎,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由此可知,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病变,具有传染性,其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临床表现为乏力、疲乏无力、不思饮食、小便颜色加深等,患病后一般需要卧床休息,治疗以以药物对症治疗为主,及时治疗基本可以治愈。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