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阴肿物警惕外阴癌,及时切除保护身体健康

外阴肿物警惕外阴癌,及时切除保护身体健康

王凤英主任医师

妇产科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是位53岁的农民,主诉症状为外阴肿物一年,伴随有瘙痒、出血等症状,查体检查可触及外阴肿物,压痛明显,进行CT检查可见外阴占位性病变,未见转移,进行病理检查提示鳞状细胞癌,诊断为外阴癌,及时对患者进行了手术切除,并配合淋巴清扫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尚佳,身体恢复良好,临床症状消失。

【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53岁

【疾病类型】外阴癌

【就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就诊时间】2020/5/23

【治疗方案】肿瘤切除术+根治性淋巴清扫术+常规护理

【治疗周期】住院2周,定期随访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较好,临床症状消失,肿瘤未复发


一、初次面诊
当日上午9点左右,患者由其子女陪同到科室,精神状态尚佳。进了诊室后,我先示意患者坐下,经过简易交谈,我了解到患者是农民,一年前外阴不明原因出现了肿物,有轻微压痛的现象,自行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后症状有所缓解。半年前,肿物不知为何突然增大,伴随有渗液、出血等现象,自行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后症状稍缓。但一个月后,症状再次复发,还出现有轻微的瘙痒症状,期间使用各种药物,未见明显的效果,遂就医进行治疗。我询问了患者过往病史,患者表示既往体健、无慢性病史。
二、治疗经过
为明确病因,我及时为患者进行了检查,查体发现外阴可触及2.5cm左右的肿物,压痛明显,其余无异常表征。进行腹部CT检查显示外阴2.5cm左右占位性病变,考虑可能存在恶变风险,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查提示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为2.7μg/L,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鳞状上皮细胞肿瘤增生,进行分泌物检查未见异常指标。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初步判定患者出现外阴癌。
看到患者检查结果,我担心出现远处转移,又进行了全身CT检查,所幸未见转移。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考虑为外阴癌早期。我简要地和患者及其家属说明了病情现状,患者出现的是外阴癌,需及时治疗。患者及家属一听是肿瘤,有些慌张,连忙问我严不严重,是否可以治愈。我先是安抚了一下患者和家属的情绪,患者分型较早不用过于担心,治愈几率一般比较大。并告知了他们我拟定的治疗方案,因为考虑患者虽出现外阴癌,但未发生浸润和远处转移,症状不算太过严重,手术指征良好,可进行肿瘤切除术,切除肿瘤组织,并配合淋巴清扫,消除残留肿瘤细胞,通常具有一定治愈几率。患者及家属听到治疗方案后,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治疗。
于是,我安排患者办理完入院手续,并做完相关手术指征检查后,在其他医生配合下,开始对患者进行肿瘤切除,手术以冷刀于病变外缘完整切除外阴病灶,配合电凝创面止血,待肿瘤切除后,取病理组织进行活检,对附近淋巴进行清扫,好在,手术过程较为顺利。手术活检结果显示为外阴癌。考虑到手术创面较大,做好常规支持治疗。

三、治疗效果
治疗后,患者恢复情况较为良好,并未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但精神较差,考虑为手术影响,未给予特殊治疗。随着时间推移,患者的身体逐渐恢复,同时护理较好,我查房时发现手术创口处未出现渗液、渗血、发热等感染症状,总体的恢复情况较为良好。在患者住院两周后,整体病情较为稳定,进行体征检查后发现较为良好,我为患者出院手续,让其居家休养。
四、注意事项
随着身体逐渐恢复,患者和其家属都非常高兴,对此,我也感到比较高兴。但我知道手术治疗后,并非万事大吉,主要是因为手术创面加大,恢复周期会比较大,需做好护理工作。于是,在患者出院之际,我叮嘱患者及其家属一些注意事项,
1.日常生活中患者需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多摄入蛋白质,能够加快组织修复。
2.患者还需注意保持个人卫生,特别是保持患处干燥,短期内不宜淋浴、坐浴。
3.平时起居有度,夜卧早起,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若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五、个人感悟
外阴癌一般是指外阴出现的恶性肿瘤,通常以外阴结节为先兆表现,随后增大,并伴随有瘙痒、出血等症状,一般以手术切除为主。此次患者分期较早,且身体素质较好,所以进行了手术的方式切除原发病灶,有助于防止疾病复发。但需注意的是,外阴癌手术一般会有较大的创口,恢复周期会比较漫长,不适宜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和老年人。由于外阴癌对放、化疗也比较敏感,必要时也可采取这两种方式进行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