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预防疱疹性口炎的第一步——勿给病毒可趁之机

预防疱疹性口炎的第一步——勿给病毒可趁之机

罗金英主治医师

口腔科学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3天前,患儿突然开始发热,口腔内还出现了一些小水疱,于是在妈妈的陪同下前来我院就诊。综合体格检查、血常规、病原学检查的结果,我判断患儿患有疱疹性口炎。经过药物治疗,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口腔内溃疡愈合,并且没有出现新发疱疹,病情逐渐好转。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6岁

【疾病类型】疱疹性口炎

【就诊医院】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

【就诊时间】2018/7/22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盐酸伐昔洛韦片、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布洛芬糖浆)

【治疗周期】药物治疗7天后复诊

【治疗效果】体温恢复正常,口腔内溃疡逐渐愈合


一、初次面诊
大概在3天前,患儿出现了发热的情况,用酒精擦拭腋下、足底等部位后,患儿的体温并没有下降,反而有微微上升的趋势,患儿的口腔内还出现了一些小水疱,伴有明显的疼痛感,于是患儿妈妈带患儿来我院就诊。患儿妈妈表示,患儿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这段时间更是不愿意刷牙,还总是说嘴疼,在这种不适症状的影响下,患儿也比较抗拒吃饭。经过询问,我了解到患儿自幼抵抗力较差,但无手术史、输血史,无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也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家族无遗传病史。随后,我对患儿进行了体格检查,患儿体温38.9℃,脉搏95次/分,呼吸25次/分,有急性病容,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肝脾肋下未及,口腔黏膜存在出血、红肿的情况,口腔内、嘴唇处有散在水疱,部分水疱已经形成溃疡。此时,我怀疑患儿是患有疱疹性口炎。在得知我的判断后,患儿妈妈显得非常紧张,连连询问孩子好端端的为什么会患上该病症。我忙向患儿妈妈解释,疱疹性口炎是由疱疹病毒感染所诱发的疾病,病变通常会波及口腔内多处黏膜,从而引起黏膜糜烂,导致患儿口腔内出现散在或成簇分布的小水疱,这些疱疹在破裂后会形成溃疡。在病发时,患儿口角、唇周等处也可能出现疱疹,并且可能伴随发热。而患儿本身体质较差,可能会在接触其他患者曾使用过的碗筷后感染病毒,从而诱发疱疹性口炎。

二、治疗经过
仅凭体格检查我还无法为患儿确诊,于是,我安排患儿做了血常规和口腔分泌物病原学检查。血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提示存在病毒感染的情况;口腔分泌物病原学检查结果也提示单纯疱疹病毒阳性。由此,我判断患儿患有疱疹性口炎。经过沟通,患儿妈妈同意依照我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考虑到患儿的病情,我让患儿按时服用盐酸伐昔洛韦片,以抑制病毒;我还提醒患儿妈妈要记得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给患儿漱口,来促进口腔黏膜恢复。此外,由于患儿还存在发热的情况,我也为患儿开具了布洛芬糖浆,以解热镇痛。
三、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7天后,患儿妈妈带患儿前来复诊。患儿妈妈表示,在过去的一周里她非常注意患儿口腔的护理,每天都按时给患儿用药,患儿体温已经恢复正常,疼痛感得到了缓解。随后,我再次对患儿进行了体格检查,发现患儿口腔内没有出现新发水疱,大部分溃疡已经愈合,口腔黏膜红肿、充血的情况得到改善。此外,我还观察到患儿的精神状态较之前好了不少。患儿妈妈也表示,患儿现在不再抗拒吃饭了,在自己的监督下还养成了按时刷牙的好习惯。
四、注意事项
看到患儿的病情逐渐好转,我也由衷地为他感到开心。但考虑到疱疹性口炎的治疗还需要配合长期的护理,我特别提醒患儿妈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患儿妈妈要注意调整患儿的饮食结构,尽量不要让患儿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也不要让患儿食用温度过高的食物,可以适当给患儿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以促进口腔黏膜的修复。
2.患儿妈妈要监督患儿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在饭后要及时清洁口腔,以免食物残渣堆积,从而避免患儿口腔内滋生大量的细菌。
3.疱疹性口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患儿妈妈应将患儿的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与他人的进行区分,以免出现传染的情况。
五、个人感悟
疱疹性口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所诱发的口腔黏膜疾病,该病症可以通过飞沫进行传染,也可以通过共用碗筷、衣物等进行传播。在本病例中,患儿本身抵抗力、免疫力较差,可能对病毒易感,从而引发疱疹性口炎,出现长水疱、溃疡等不适症状,通常还会伴随比较明显的疼痛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监督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适当地带孩子进行运动,以增强体质。此外,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去卫生条件比较差的饭店用餐,以免因间接接触而感染病毒。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