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离性障碍怎么治?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是关键!

分离性障碍怎么治?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是关键!

吴成副主任医师

中医学重庆市中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家属发现最近1年,患者经常出现失眠严重、食欲下降等异常症状,而且非常恐惧面对陌生人,性格变化大,遂陪伴患者前来本院就医。经体格检查、颅脑CT检查、精神分裂症量表以及分离障碍访谈表确诊为分离性障碍,并进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最终得以缓解病情。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27岁

【疾病类型】分离性障碍

【就诊医院】重庆市中医院

【就诊时间】2017/12/23

【治疗方案】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药物治疗(地西泮注射液、复方地西泮片)

【治疗周期】心理治疗1年,药物治疗在病情发作时偶尔使用

【治疗效果】分离性障碍的病情有所缓解


一、初次面诊
患者为27岁的男性,经询问其家属后得知,患者既往身体健壮,较少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性格沉默内敛,但不存在社交障碍。而患者首次出现异常,是在去年冬天,晚上回家时患者意外遇见邻居家暴,患者在家暴现场没有异常,但回家后就开始出现失眠严重、食欲下降等情况,还变得恐惧外出,见到陌生人就不由自主地发抖,有时患者的性格还会变得强势,歇斯底里地喊叫,偶尔还会弄伤自己,但清醒后患者却不记得这些事情。随后,我又询问患者以往的生活经历,得知患者在童年时经常被家暴。我不由怀疑患者因精神刺激而出现心理疾病。
二、治疗经过
由于患者出现多种临床症状,难以明确具体病情,所以在面诊后,我安排患者进行了多种检查以及测试。首先,我仔细检查了患者的头部,发现不存在因外伤、肿块等异常情况,又安排其进行颅脑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头部发育正常,脑部也不存在损伤。之后,我便观察患者的行为以及精神状态,发现患者目前的意识比较清晰,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在沟通时,患者的情绪非常紧张,一直不敢远离其家属,手脚还在发抖。后来,在听见走廊外的吵闹声后,情绪更加紧张,开始瑟瑟发抖,并且突然情绪爆发,大吵大闹起来。经我与家属的安慰后,仍然没有缓解,我担心患者无意中伤到自己,给其使用了地西泮注射液,使其情绪稳定下来。
而患者在恢复后,对于情绪爆发的经历没有记忆。我怀疑是精神分裂症或者分离性障碍,遂安排患者进一步做精神分裂症量表,结果显示患者不存在精神分裂症;便再安排患者做分离障碍访谈表,结果存在异常,显示患者有分离性障碍。
明确病情后,我便安排患者接受治疗。首先考虑到患者是因被家暴场景刺激,再次想起童年被家暴的记忆而患上分离性障碍,我安排患者进行了心理治疗,主要方法为个别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其中个别心理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对童年记忆的恐惧,而结合进行家庭治疗,则有助于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避免患者出现极端行为。此外,由于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情绪过于激动的情况,我还安排患者使用了复方地西泮片,有助于镇静,控制患者的情绪。

三、治疗效果
该患者出现分离性障碍后,虽然逐渐出现失眠、恐惧情绪、性格变化大等异常症状,但由于其家属注意安抚患者的情绪,而且及时带其前来治疗,所以在进行上述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在进行治疗1年后,复查时患者家属叙述,患者出现病情发作的时间减少,整体精神状态好转,而且由于发病时给患者服用了药物,患者没有再弄伤自己。
四、注意事项
该患者由于童年阴影被家暴场面刺激得再次浮现于脑海,并且因此出现分离性障碍,我希望他能够尽快恢复,所以多次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注意这些事项:
1.患者回家后需要注意调节个人心态,可以适当与家属沟通交流,释放负面情绪,避免将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压制在心里,不利于心理健康。
2.由于患者存在心理阴影,家属还需要注意鼓励患者,多陪伴患者外出散步、旅游,或者与其闲谈,帮助患者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同时积极开导患者,有助于患者走出心理阴影。
五、个人感悟
分离性障碍是一类复杂的心理-生理紊乱过程,指患者非自主地、间断地丧失部分或全部心理-生理功能的整合能力,在感知觉、记忆、情感、行为、自我意识及环境意识等方面无法统一,通常与幼年期创伤、经历应激性事件等因素有关,就如该病例中的患者,便是因童年被父母家暴留下心理创伤,而出现分离性障碍,建议其他家长注意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如果经常对孩子实施暴力,应该立即停止这种行为。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