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男孩骨肉瘤术后诱发分离性障碍,积极治疗很重要

男孩骨肉瘤术后诱发分离性障碍,积极治疗很重要

吴成副主任医师

中医学重庆市中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因骨肉瘤进行右下肢截肢,出现情绪激动、幻想性特征的个体等症状,经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脑电图检查、分离体验量表后,被确诊为分离性障碍,我给患者使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阿普唑仑片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症状逐渐消失,治疗效果较好。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17岁

【疾病类型】分离性障碍

【就诊医院】重庆市中医院

【就诊时间】2020/2/11

【治疗方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阿普唑仑片)

【治疗周期】治疗1个月,定期复诊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较好,情绪激动、出冷汗等症状消失


一、初次面诊
初次遇到这位17岁的患者,是因为肿瘤科医生邀请我进行会诊。据了解,该患者因确诊骨肉瘤进行治疗,并在1周前做了右下肢截肢手术手术,术后患者开始出现异常。术后凌晨,患者清醒后开始无理由的大声喊叫,情绪异常激动,一直念叨着来仙了,要烟、要酒、要肉,完了、完了,同时还伴有手足抽搐,翻白眼,出冷汗等,视线一直呆呆的固定直视同一个方向,当晚在医护人员的安抚下,症状有所缓解。
但是从那天起,患者症状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时,额头就开始不断地出汗,甚至湿透衣服,并且一直喊着自己很冷,裹着被子身颤抖。我尝试与患者交流,但是遭到患者的拒绝,并且表达自己想要立刻出院回家,嘴里念叨着护士扎针弄疼了他,大夫换药时弄疼了他等不满,表现的非常的愤怒,过了一会儿又转换为悲伤的情绪。他开始担心自己的病情,觉得自己的病情会恶化,声音里带着哭腔。
我耐心地安抚患者,他的情绪渐渐平稳。我从患者的家属那里得知,患者从小脾气暴躁,特别容易生气。我根据患者的病史以及症状体征,初步诊断为分离性障碍。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查才能确诊。患者的家属说明患者不存在药物过敏史、传染病史。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完善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排除颅内器质性疾病。我给患者完善脑电图检查,排除癫痫。我让患者填写分离体验量表,结果显示患者患有分离性障碍。考虑到该疾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来控制,我与患者家属沟通后,获得他们的支持与认可。我给患者使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来帮助其缓解焦虑。我还给患者使用阿普唑仑片来改善睡眠质量,改善情绪,帮助其维持镇静,降低患者的情绪波动性。随后我联系心理门诊的医生,为其开展心理治疗,包括暗示疗法。

三、治疗效果
患者经过1个月的系统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自述对自己的疾病建立正确的认知,不再有多余的担忧,表示愿意积极配合骨肉瘤截肢后的其他治疗。患者的家属也陈述,患者面色潮红、多汗、身体颤抖等症状也逐渐消退,没有再出现分离性的身份转换情况。患者以及家属对本次治疗非常满意,我看着患者的症状好转,倍感欣慰,也希望患者在接下来的治疗中一切顺利。
四、注意事项
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我也为患者的好转而高兴。但是考虑到该疾病的有复发的倾向,所以我叮嘱患者及其家属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患者在饮食方面应当保证营养丰富,且容易消化,需要少食多餐,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及时休息。
2.患者的家属需要教导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以积极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今后的治疗。
3.患者家属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护,防止其出现自残、离家出走等意外情况,心理门诊定期治疗,若病情出现反复,及时随诊。
五、个人感悟
分离性障碍是一类由精神因素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该疾病多是应急事件刺激所致,一般通过家庭的环境的辅助支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预后较好。在该病例中,患者因为对自己病情的恐惧和忧虑,诱发分离性障碍,出现了典型的临床表现,经过治疗后,症状控制良好。所以,针对部分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病情较重的患者,家属要适当对其进行心理抚慰,疏解不良情绪,尽量避免诱发该疾病。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