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导致厌世心理产生?
肺结核之所以跟厌世心理联系在一起要从杭州公交车纵火案说起。随着案情的逐渐明晰,纵火嫌疑人包来旭的人生轨迹也逐渐浮出水面。其中有个细节被诸多媒体强调——包来旭患有难治性肺结核。包是不是因为治疗效果不佳而导致厌世?这种猜想似乎越来越多。
我国是一个结核病的大国,患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肺结核还是个“穷”病,营养和生活条件越差的人群越容易感染。案发地浙江省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结核发病集中在低收入人群中。从2005至2011年间,流动人口活动性肺结核例数每年都呈上升趋势,而户籍人口肺结核病例每年呈下降趋势,这也和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相类似。
然而,在国家层面,这个“对手”得到了最高程度的重视。中央财政承担了一线药物的治疗费用,各地在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监管力度的同时,投入也不断增加。
比如案发地浙江省卫生厅就专门出台了文件,将肺结核辅助治疗纳入特殊病种门诊统筹范围,补偿比例参照住院补偿标准,实实在在降低结核病人费用。此外,浙江省卫生部门每年将投入400万元用于耐多药肺结核的防治工作,要求2015年治愈率达60%以上,其门诊及住院的报销比例不低于70%。力度不可谓不大。
比疾病更可怕的是对疾病的无知。和高发病率相比,对结核的认识却远远没有普及。一方面,有些人似乎完全忘记了这个对手的存在,忽略免疫接种,发病后也常常想不到去查一下。还有人甚至因为出现肺部症状以为自己罹患肺癌,非但讳疾忌医还奋力工作想“最后”留下点什么,让本可治愈的结核引发了肺部损毁,一发不可收拾。
即便查明病因,不规范的治疗不仅导致自己的结核难以痊愈,而且耐药的结核杆菌传播扩散后也让其他人的治疗成为难题。
据先前为包来旭会诊过的医生透露,治疗的不顺畅,和他本人的心理问题及个性密不可分。当时他已经发展为耐药性结核,医务人员仍积极为其设计了个性化治疗方案,望其通过科学用药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但包表现出的却是对医务人员的粗暴无礼,服用药物也随心所欲。
缠绵不愈的病情固然会对包来旭这样的结核病患者带来生理和精神上的压力,但抱着这样的生存态度,即便不生肺结核,任何其他不顺恐怕也会引发仇视社会极端偏激的反应:“我活的不好,也让你们大家陪我一起死。”这是一种几近变态的心理动机。在这个伤及无辜的恶性刑事案件上,任何的同情都会助长类似事件的出现。杭州纵火案与肺结核无关!要让物有所值。
好文推荐:
-
提醒:有毒壮阳药竟在成人店销售最新消息报道:近七成有毒害壮阳药在成人店销售。这则消息使人听后立马毛骨悚然。现在不法商家危害市场竟然已经到了如此令人不齿
-
研究称中国有七成家长是“低头族”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人们在空闲时都愿意面对着手机刷微博刷空间,就连走路时都是如此,现实生活中低头族已经成为一种现象
-
香港流感爆发死亡人数超是SARS香港最近爆发了严重的流感,死亡人数超过300,超过了03年的SARS,那么流感到底是什么呢?这对于流感的预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
城市的良心:兰州市民再次反映自来水异味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必需品的好坏是一个城市的良心,例如下水道、自来水的质量都是一个良心的反应。
-
一家五口吃硼砂丧命 硼砂危害有哪些近期发生了一件引起人们关注的事,某地一家五口错把硼砂当碱粉包进包子导致一家五口死于非命,这件事让我们为之惋惜,反过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