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人发热、乏力,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

老人发热、乏力,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

周恒副主任医师

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一周前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全身不适症状,前3天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9℃。查体发现患者双侧膝盖存在网状青斑,血培养发现少酸链球菌,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左心房粘液瘤。家属及患者拒绝手术治疗,使用药物治疗6周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平安出院。

【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73岁

【疾病类型】感染性心内膜炎、左心房粘液瘤

【就诊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19/8/10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

【治疗周期】住院6周,长期随访

【治疗效果】感染控制良好,腿部网状青斑消失,体温正常


一、初次面诊
患者是老年女性,家属陪同前来就诊,家属交代,患者最近一周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全身不适症状,最近3天还有发热,体温最高38.9℃,遂前来就诊。经询问得知,患者无头痛、咳嗽、胸痛、腹痛等症状,排便正常,无下尿路感染症状,既往有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轻度痴呆病史,无吸烟和酗酒史。我随即安排患者住院,并完善各项检查。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双侧膝盖存在网状青斑,体温38.6℃,心率155次/分,呼吸27次/分,血压152/96mmHg,血氧饱和度94%(无额外吸氧)。心脏查体闻及2/6级全收缩期杂音,以心尖部最为明显,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增加至15.5×10^9/L,中性粒细胞占93%,血红蛋白133g/L,血小板308×10^9/L,C反应蛋白升高至70mg/L,另外,尿素和肌酐轻度增加,自身免疫抗体阴性,尿常规正常。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无PR间期延长,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血培养结果提示存在少酸链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敏感。进一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房纵向扩张,伴一大小为2.6×3.3cm,附着于房间隔的部分活动性结构,呈现出能移动的云雾状光团回声波。另外,二尖瓣上也附着有赘生物(如图)。根据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结果,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左心房粘液瘤。

二、治疗经过
我告诉患者及家属,患者的症状及检查结果符合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体征、血培养阳性以及超声心动图提示存在赘生物。我建议先使用抗生素稳定病情后,再采取二尖瓣置换术进一步治疗,但患者的基础疾病较多,且年龄较大,手术会存在一定风险。患者及家属商议后,选择保守治疗,拒绝手术。尊重患者及家属意愿,我给患者静脉注射注射用青霉素钠和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用于抗感染,控制炎症。并嘱咐家属要做好护理工作,安抚患者情绪。
三、治疗效果
静脉抗生素治疗6周后,患者感染控制良好,腿部网状青斑消失,体温36.5℃,恢复至正常水平,患者食欲有所改善,少有乏力、全身不适症状,可以自主活动,意识清醒,言语较流利,无不适症状,同意患者出院。家属多次向我表示感谢,说虽然没有手术,老人的症状还是控制得比较好,很满意现在的治疗效果。我也告诉家属,仍要多关注患者的身体情况。
四、注意事项
看到患者症状好转,我也感到非常高兴,但是考虑患者年龄较大,我多次嘱咐家属要注意日常的护理:
1.患者基础疾病较多,而且服药的自觉性较差,家属要督促患者按时服用药物,以免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复发,影响患者心脏功能。
2.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迁延反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可能因此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家属要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鼓励患者,提高患者的信心,避免患者自己承受疾病的压力。
3.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卫生、舒适、安静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还要为患者准备高蛋白食物,如牛奶、豆腐等。
4.定期带患者复查,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五、个人感悟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一般是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经血行途径直接感染心脏瓣膜、心室壁内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所致,可伴赘生物形成。患者可出现发热、心脏杂音、脾大、贫血等表现,临床以药物及手术治疗为主。此病例中的患者由于基础疾病较多,年龄较大,拒绝手术治疗,好在药物治疗控制病情较好,需要经常随访。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多关注老人的健康状况,如果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带老人就医。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