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右下腹疼痛,原来是肠痈耍的“小花招”

右下腹疼痛,原来是肠痈耍的“小花招”

黄玉红主任医师

内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4天前出现右下腹部阵发性钝痛,逐渐加重,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温达38.3℃,自行吃了止痛药未缓解。经过检查,诊断为肠痈,我建议患者住院进行治疗。予以患者西药和中药,同时进行治疗。住院4天,患者病情好转,无不适症状,同意出院休养。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42岁

【疾病类型】肠痈

【就诊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19/12/15

【治疗方案】西医治疗(注射用头孢硫脒、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甲硝唑片、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中药治疗(大黄、芒硝、桃仁等)

【治疗周期】住院4天,服药14天

【治疗效果】患者病情稳定,体温正常,无不适症状


一、初次面诊
患者在4天前,午饭后出现右下腹部阵发性钝痛,逐渐加重,并伴有恶心、呕吐、发热,体温达38.3℃,自行吃了止痛药(具体不详),未缓解,遂前来就诊。经询问,得知患者自发病一来,纳呆、小便尚可、大便秘,饮食欠佳。查体:T38.3℃,P95次/分,R22次/分,BP130/85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表情痛苦,急性病容。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腹平软,右下腹麦氏点有压痛及反跳痛,并可扪及一触痛性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脊柱无畸形、四肢无水肿,活动自如,肛门及生殖器未查。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无异常。血常规检查显示WBC:4.1×10^9/L,HGB:109g/L,PLT:115×10^9/L。CT可见阑尾增粗,肿胀,阑尾口见粪石,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见索条影,曲面重建可显示阑尾全貌。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诊断为肠痈。

二、治疗经过
我向患者解释病情,考虑是湿热壅滞引起的肠痈,也就是西医说的急性阑尾炎。我建议患者住院进行药物治疗,有助于及时了解、观察患者的情况。患者与家人取得联系后,同意了治疗方案。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进行抗炎、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我给患者开具了注射用头孢硫脒、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甲硝唑片、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等药物,用于缓解相关症状。中医以通腑泻热,利湿解毒为主,方用大黄牡丹汤和红藤煎加减,主要中药有大黄、芒硝、桃仁、牡丹皮、冬瓜仁、大血藤、金银花、紫花地丁、连翘、乳香、没药、延胡索、甘草等。
三、治疗效果
患者住院4天后,体温正常,右下腹无明显疼痛,无恶心呕吐,食欲尚可,二便如常,主动要求出院。经查体,T:36.5℃,P:90次/分,R:20次/分,BP:130/75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舌淡红,苔黄,脉平弦。腹平软,右下腹麦氏点无压痛及反跳痛不明显,四肢无水肿,活动自如。患者病情稳定,一般情况良好,无特殊并发症状,同意出院。
四、注意事项
看到患者病情好转,我也感到非常高兴,但考虑到患者尚未完全恢复,我又嘱咐患者要注意日常的护理:
1.出院后继续服用中药10天,以巩固疗效,不要擅自更改药量。
2.平时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做好保暖措施,预防感冒;恢复期间注意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以减轻疼痛。
3.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为主,如小米粥、菜汤等,忌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肥油、油炸食品等。
4.本病复发率很高,如果再次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
五、个人感悟
肠痈是指发生于肠道的痈肿,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或慢性阑尾炎,临床以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肌紧张、反跳痛为主要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为多。治疗肠痈,一般可以采取西医治疗或中医治疗,两者结合效果更佳,本次治疗过程就联合运用了西医与中医,治疗效果比较明显,患者恢复较快。本病一般早期积极治疗,均可治愈,所以,患者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