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术切除部分肠体,可能会引发短肠综合征

手术切除部分肠体,可能会引发短肠综合征

黄玉红主任医师

内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在车祸后切除了一部分小肠,出现了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经过检查后确诊为短肠综合征。治疗上我主要采取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以及西咪替丁口服乳、复方雷尼替丁片的药物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后患者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消失,营养症状明显改善。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27岁

【疾病类型】短肠综合征

【就诊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19/10/1

【治疗方案】全胃肠外营养支持+药物治疗(西咪替丁口服乳、复方雷尼替丁片)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60天,定期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消失,营养症状明显改善


一、初次面诊
患者刚到医院时,我明显感觉到患者身体十分虚弱,连走路都已经开始摇晃了,我进行问诊时,患者自述数月前因为车祸导致自身的小肠损伤,之后做了部分小肠切除吻合术,切除了大约40cm左右的小肠,并且在术后身体恢复较好,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但是近一个月以来,患者突然出现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遂来我院就诊。之后我进行查体结果为体温:36.9℃,血压:115/78mmHg,脉搏:96次/分。腹部平坦,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进行血生化提示:Na+:134mmol/L,K+:3.4mmol/L, Ca2+:2.42mmol/L,Mg2+:0.75mmol/L。于是我诊断为短肠综合征。

二、治疗经过
患者刚到医院时,由于症状严重已经进行过一次剖腹探查术,并且在术中发现小肠与腹壁多处粘连带压迫小肠肠管,距屈氏韧带60cm以下至距回盲部约25cm间小肠缺血坏死,遂切除坏死肠管,行空肠、回盲部端侧吻合。之后我主要采取给予患者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的方式进行治疗,缓解肠道负担,帮助患者度过急性发作期。患者情况稍微好好转后,我给予患者使用西咪替丁口服乳、复方雷尼替丁片进行治疗,这两种药物可以起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进而减轻肠道的吸收压力。
三、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后,患者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消失,营养症状明显改善,电解质情况及体重恢复,患者身体情况好转我感到开心,我安排查体检查结果为36.5℃,血压:120/80mmHg,脉搏:90次/分,腹部无异常情况,手术创口恢复良好,无感染症状,进行血生化检查发现患者身体中各项指标回归正常水平。我判断患者病情恢复,经过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沟通后,安排患者出院在家休养。
四、注意事项
虽然我为患者身体好转感到由衷的开心,但是我出于对患者负责的思想,我提醒患者出院以后仍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患者出院后定期测定血电解质浓度,并且定时测量体重,了解营养状态。
2.患者生活中还需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3.饮食宜以糖类为主,日常进食高糖、低蛋白、低脂肪和低渣的膳食,饮食中应增加含铁、叶酸、钙等丰富的蔬菜和瓜果,适当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补充电解质、钙剂和维生素D3。
4.如果患者出院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当及时随访,查明原因。
五、个人感悟
经过对患者的治疗之后,我有了以下感想:首先从病情本身来看,短肠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大量小肠切除或高位小肠造瘘后,缺乏足够的肠道组织,难以吸收足够的营养以维持生理代谢的需要,出现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等问题。本例患者就是因为手术切除一部分小肠后引起的短肠综合征。因此短肠综合征患者更应当注意营养方面的供给,补充营养,避免身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