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孩子眨眼、耸肩,需警惕抽动障碍

孩子眨眼、耸肩,需警惕抽动障碍

谭戈主任医师

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最近一年不时有眨眼、耸肩的动作,近2个月,脾气急躁,眨眼、耸肩频繁,还有多动症状。根据症状和查体结果,诊断为抽动障碍,建议采取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治疗。患者及家属愿意接受治疗,治疗5周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无眨眼、耸肩。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5岁

【疾病类型】抽动障碍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18/5/1

【治疗方案】中药治疗(太子参、苍术、竹茹)+针灸+推拿

【治疗周期】服用中药5周+半年内随诊

【治疗效果】患者无眨眼、耸肩,多动、多语好转,面色红润


一、初次面诊
家长带患者到门诊就诊,据家长交代,孩子最近一年不时有眨眼、耸肩的动作,近2个月来,频繁眨眼、耸肩,还有皱眉、做鬼脸、清嗓子、撅嘴、摇头等症状,脾气也愈发急躁,而且经常感冒,1-2天一次大便,且大便比较干燥。我对孩子进行体格检查,一开始孩子并不配合,家长安抚后愿意配合检查,我发现孩子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无华,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为脾弱体虚之象。头颅CT、MRI等检查,排除颅脑器质性病变,结合患者的症状以及查体结果,我初步诊断为脾虚肝旺引起的抽动障碍。

二、治疗经过
我告诉家长孩子的诊断结果,建议采取中医治疗,使用中药并配合针灸、推拿。家长表示,之前有上网搜索相关资料,也不愿采取西药治疗,所以愿意采纳我的建议,同意治疗方案。我为患者调配中药,主要有太子参、苍术、竹茹、玄参、白术、茯苓、陈皮、姜半夏、胆星、枳实、生甘草、党参、白芍、僵蚕、钩藤、蝉衣、天麻,让家长煎好后早晚饭后给孩子服用。同时让家长定期带孩子到中医馆针灸、推拿,主要穴位有太冲、足三里、合谷、熄风、神门等。
三、治疗效果
一周后,家长带孩子来复诊,家长交代,治疗后孩子面色好转,眨眼、耸肩略减轻,仍有多动、多语。查体时,孩子比较配合,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稍有好转,建议继续进行治疗。又过一月余,再次复诊时,患者无眨眼、耸肩,多动、多语好转,主动配合检查,面色红润,舌淡红、苔薄白,脉平和,基本恢复正常。嘱咐家长可以缓慢停药。
四、注意事项
看到患者身体恢复,我也由衷地高兴,并多次嘱咐家长以下注意事项:
1.注意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让孩子少接触手机游戏、电脑、电视等,多进行户外运动。
2.注意保持饮食均衡,适当给孩子补充营养,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3.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不要熬夜,平时要注意孩子保暖,避免受凉。
4.注意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父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多与孩子交流。
5.遵医嘱按时复诊,若有复发症状,及时就医。
五、个人感悟
抽动障碍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起因尚未明确,一般与遗传、生物、心理、环境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肌肉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常伴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强迫性动作及情绪行为异常。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特殊的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抽动障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品行障碍以及发育畸形,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