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摆脱嗜睡症的折磨,只需要两招

摆脱嗜睡症的折磨,只需要两招

谭戈主任医师

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为35岁的女性,晚上睡眠状态良好,休息充分,白天无故嗜睡,无法自行调节,症状已持续近3个月。经过检查可考虑为嗜睡症,且比较严重,该患者的治疗应以药物治疗为主,睡眠习惯培养为辅。治疗效果良好,该患者1个月后出院,定期复查,显示没有明显的复发迹象,可以正常生活。

【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35岁

【疾病类型】嗜睡症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19/12/28

【治疗方案】睡眠习惯培养+精神振奋药盐酸哌甲酯缓释片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个月,2个月内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病情已得到控制,可以正常生活


一、初次面诊
12月28日下午,接待的第一位患者是一名35岁的女性,观察到她精神状态不太好,以为是没有休息好,但是患者告诉我,她的作息时间一直很规律,从10月份初开始白天一直想睡觉,根本无法自行调节和控制,并且存在记忆力减退的趋势。我先让患者进行了脑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可初步排除脑部器质性病变;由于睡眠过多,且均为白天异常,我怀疑是嗜睡症,又安排患者进行了多次睡眠潜伏时间试验,可以判断其白天嗜睡程度,结果显示≤8min,可诊断确实为嗜睡症。由于患者的情况已经持续近3个月了,可能比较严重,我与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情况后,安排了今日入院治疗。
二、治疗经过
对于嗜睡症的治疗,一般我不想直接用药,很多患者为轻症,应该以睡眠习惯的调整和纠正为主,而该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在临床上算是比较长的,短期内应该先用药物快速控制病情的发展。我与患者及其家属商量后,他们表示很支持我的治疗方案,同时也表达了用药的担忧,问及会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对于这个问题,入院治疗是第一道保障,在家属和患者的配合下,我相信可以将负面影响降到最小。于是我先让患者有意识地培养白天小睡15-30分钟的习惯,最初可以安排多个小睡环节,患者需要定闹钟或者在家属的帮助下定时恢复清醒,然后慢慢减少次数,我的目标是白天可以保持正常的午休即可。然后我们必须马上进入用药的环节,我害怕患者的意志不能支持小睡的方案,药物方面我使用的是小剂量精神振奋药,比如盐酸哌甲酯缓释片,可以让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持续兴奋,以减少想睡觉的情况。

三、治疗效果
该患者在集中治疗一周后,病情有了一些变化,小睡方案从最初的无法执行,到追求次数达标的变化,让我很惊喜。治疗近一个月后,在药物的作用下,患者白天的状态好了很多,精神明显兴奋了不少,开始觉得住院白天无聊,并寻求活动的契机,记忆力减退的情况也得以改善,看情况近期已经可以出院了。出院后我告诉她还需保持小睡,复查显示未见明显的复发迹象,已经可以正常生活。
四、注意事项
该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心态良好,还打趣每天睡觉,离不开床是大部分人的“梦想”,也是她的想法,我也是个幽默的人,希望她回家睡不要钱的床。这是我目前治疗和医患交流比较成功的案例,最终的结果让人很欣慰。但是现在的状态并不代表最终的结果,有复发的可能性,生活习惯不良或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都是诱发嗜睡症的潜在因素,所以后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我建议患者2个月内定期来我院复查,汇报近期睡眠情况,观察出院后的变化,但如果发现病情有明显的复发迹象,应立即来医院就诊;
2.患者平时应该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注意合理的午休,可以降低嗜睡症复发的概率;3.多参加户外运动、进行脑力活动,通过大脑和肢体机能的持续运作来保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保持清醒,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五、个人感悟
如果神经系统或者心理疾病进入急性发展期,患者的意识很难通过自我进行掌控,治疗时间一般是比较长的。而嗜睡症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还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与其他明显损害身体的疾病不同,症状表现没有明显的损害性,但折磨的往往是精神,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患者容易进入无止境的内耗阶段,而精神状态往往可以支配肢体活动,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所以一旦发现不适,都需要及时就医诊治。
嗜睡症发病初期,很多人会认为是休息不充分、过度劳累或者服用其他药物导致的,所以很容易被忽视。还有部分人群不相信临床上对嗜睡症的治疗效果,认为不损害身体可以不进行治疗,纯属浪费钱,这是我比较担忧的一点。我意识到医生的责任不仅在于看病、治病、研究学术,还在于科普疾病知识,减少疾病的发生,一个医生往往是最不需要“顾客”的。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