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孩子智力障碍怎么办?用行为治疗!

孩子智力障碍怎么办?用行为治疗!

谭戈主任医师

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为4岁男童,因存在运动、语言发育落后的情况,在4岁时只会说“爸爸、妈妈”等简单的词语,而且独立行走能力较差,不会跳跃,故此来本院就诊。在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染色体检查等确诊为智力障碍后,采用了行为治疗,治疗一年后,缓解了部分症状。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4岁

【疾病类型】智力障碍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19/12/24

【治疗方案】行为治疗

【治疗周期】无需住院,但需要长期接受治疗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比较好,情况有所缓解


一、初次面诊
患者为4岁男童,既往存在发育迟缓史,6个月才会抬头、8个月才会翻身,11个月才会坐,16个月才会爬,19个月才会走,两岁半才会说话。而在就医时,患者已经4岁,但还不能正常交流,只能说出几个简单的词语,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狗狗、姐姐等,同时也不能自主独立活动,也不会跑、跳。在了解这些情况后,我初步判断该患者存在发育异常,并安排进行颅脑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其中颅脑CT检查显示颅神经发育正常,核磁共振成像显示脑室周围白质发育异常,我再次询问患者家属的身体状况,得知患者的母亲存在精神状态异常,又进行染色体检查,发现存在基因遗传。故此,确诊患者存在智力障碍。

二、治疗经过
在确诊病情后,我便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并询问患者的日常生活,得知患者不仅存在发育迟缓的问题,还会出现脾气暴躁、哭闹不止、暴力倾向的异常情况,选择以行为治疗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首先我耐心地与患者沟通,教他逐字逐句发音,并且训练他跑、跳,在这个期间,如果患者正确发音、做动作,可以适当给予其奖励,即正强化训练;而如果患者暴躁发脾气、打人,需要适当惩罚,即负强化训练。其次需要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在家庭生活中实施行为治疗,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并且严格实施正强化与负强化的行为治疗方法。
三、治疗效果
该位患者在通过正强化与负强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行为治疗一年后,可以说出简短的句子,行动能力也有所提升,而且部分不良行为,比如打人、吐口水、摔东西等,基本得到纠正。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虽然属于治疗效果比较好的情况,但由于智力障碍属于先天发育异常,通常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因此在进行行为治疗一年后,该位患者仍然需要接受治疗。
四、注意事项
由于智力障碍属于先天发育异常,患者的年龄较小,配合度比较低,我担心患者家属在家时不能配合治疗,以至于延误患者的病情,因此在首次治疗结束后,我便叮嘱家属注意这些事项:
1.在家进行强化训练时,如果患者出现哭闹、发脾气的情况,通常不建议家属立马安慰,或者向患者承诺放弃治疗,这样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
2.在日常生活中,家属也要注意配合进行行为治疗,比如在散步时可以借助公园里的花草教患者说话或者锻炼患者的行走能力,同时家属可以与患者多玩益智游戏。
五、个人感悟
智力障碍是由基因遗传、颅脑外伤等造成的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属于先天发育异常,该位患者便是因基因遗传导致的智力障碍,而且在患者年龄较小的时候,就已经出现语言、运动能力发育迟缓的情况,但由于家长及时带患者就医,并积极配合治疗,通过行为治疗训练患者的语言、运动能力,使得其病情得到缓解。因此,建议广大群众注意观察婴幼儿的发育情况,如果存在发育异常,应该尽早带婴幼儿去医院检查,然后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