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乙型肝炎不治疗,有发展为肝硬化的可能

乙型肝炎不治疗,有发展为肝硬化的可能

蒋卫民主任医师

感染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近期出现腹胀、尿少、双下肢水肿、乏力、食欲缺乏等症状,来我院就诊,各项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患有乙型肝炎,伴有肝硬化,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身体状况,我决定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外加复方甘草酸苷片进行保肝治疗,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病情已得到控制。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44岁

【疾病类型】乙型肝炎

【就诊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就诊时间】2019/1/1

【治疗方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复方甘草酸苷片保肝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个月左右,住院期间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病情得以控制,各项指标均在好转


一、初次面诊
患者,男性,44岁,自由职业,患者自述2个月前出现腹胀、尿少、双下肢水肿、纳差、厌油等症状,当时没有加以重视,在私人诊所检查后自行使用利尿剂治疗,虽然腹胀有所减轻,但是其他症状加重,现来本院进行诊治,患者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接触史,否认肝炎家族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
经过患者的描述,我先给他进行了体格检查,查体的结果为体温、血压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膨隆,腹壁张力大,可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查体无法明确病情,我后续给患者安排了肝功能检查、磁共振检查、病毒标志物及抗体等检查。
二、治疗经过
经过上述检查,患者的肝功能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胆红素轻度增高,白蛋白低于正常值,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上腹部磁共振检查显示肝增大或萎缩,肝边缘凹凸不平,肝裂增宽,出现脾大、门脉高压等情况,并且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为阳性,丙型肝炎病毒及戊型肝炎病毒抗体为阴性,最终的诊断结果为患者患有乙型肝炎,并伴有轻度的肝硬化。

患者对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缺乏认识,得知病情后有些害怕,整个人显得很慌乱,我作为主治医生,也给予患者应有的安抚,然后和患者制定了后续的治疗方案,先使用恩替卡韦胶囊、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阿德福韦酯分散片这些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还需要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硫普罗宁注射液这些药物进行保肝治疗,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肝组织的损害,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从而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三、治疗效果
患者住院后给予上述药物进行治疗,初期患者体重下降、腹胀减退、乏力消失,半个月后进行检查,患者的谷丙转氨酶36IU/L,谷草转氨酶53IU/L,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为1.15,总胆红素46.30μmol/L,直接胆红素13.37μmol/L,γ-谷氨酰转肽酶30U/L,碱性磷酸酶113U/L,患者的病情趋于稳定,并且没有乏力、腹胀等症状,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故准予患者回家休养。出院1个月后复查,患者的病情已经基本稳定,预后较好。
四、注意事项
虽然患者的病情好转,可以出院回家休养,我为患者感到开心,但是作为主治医生,我对患者后续的恢复也同样关心,也叮嘱患者,出院后需要坚持用药治疗,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需要立即来我院检查,在出院后一个月左右要来医院复查一次。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休息,多吃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例如鸡蛋、鸡肉、猪蹄、红枣、桂圆、芹菜、菠菜等,尽量少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在病情恢复之前尽量不要干重活,避免身体过度劳累,应该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充足。
五、个人感悟
1.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经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腻、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如果患者患有乙型肝炎,需要尽早治疗,否则容易发展为肝硬化,难以被治愈,不利于身体健康。
2.乙型肝炎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等特点,患者经常感到焦虑、抑郁、恐惧等,建议家属要多陪伴患者,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