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从小独坐和抓物不稳就是脑瘫?需专业诊断

从小独坐和抓物不稳就是脑瘫?需专业诊断

段晓慧副主任医师

内科中日友好医院

有些孩子小时候会有独坐、抓物不稳的情况,有些家长可能以为这是正常的现象,其实不然,独坐、抓物不稳可能是提示患有脑瘫,今天就由我来带大家了解一下独坐、抓握不稳和脑瘫之间的联系,该怎么专业诊断孩子是否患有脑瘫。

一般情况下,人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就可以独坐了,这是人身体发育成长的体现,也是正常的生长规律,如果从小就不会独坐,可能是精神运动发育比较缓慢引起的,一旦小孩出现这样的症状,很有可能是患上脑瘫的提示,需要尽早带孩子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进行治疗。

孩子小时候出现独坐、抓物不稳,可能是这些原因引起的,如果是小于6个月的宝宝,因为机体发育的原因本身就坐不稳,没有关系,6个月以上了依然坐不稳,出生有缺氧病史的话,要注意运动发育落后,有脑性瘫痪的可能性,孩子患有先天性疾病,如脊柱侧弯,也会使宝宝独坐不稳,孩子有先天性的颅内的疾病,比如脱髓鞘病变,孩子小脑平衡性有问题,也会导致独坐不稳。因此,到医院治疗脑瘫疾病时,医生一般会先询问新生儿病史,还会询问患儿母亲围产期病史、患儿母亲孕周查看是否有导致脑瘫的病因。

这个时候相信家长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孩子出现独坐、抓物不稳应该做哪些检查,针对于这个问题,通常情况下,出现独坐和抓物不稳的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做核磁共振成像检查、CT检查、运动功能检查等,同时还要做上肢平伸试验,以了解身体发育情况。如果通过检查,核磁共振成像以及CT的结果是正常的,但运动功能出现了异常,且在做上肢平伸试验时上肢出现放射性疼痛,说明神经根或者臂丛有损伤,这可能是脊椎病引起的;如果核磁共振成像上显示大脑脑室扩大、蛛网膜下腔增宽、脑白质范围减少等,说明脑部有损伤,可能是脑瘫引起的。

那么独坐、抓握不稳为什么会导致孩子脑瘫,这应该是家长们最疑惑的一个问题了,其实独坐和抓物不稳可能是精神运动发育比较缓慢、脊椎病等原因引起的,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可能会加重病情,使肌张力下降,就容易导致脑瘫。
脑损伤会引起肌张力起伏,出现独坐、抓握不稳的情况,大多数孩子因为身体的肌张力过低或过高而形成脑瘫。当肌张力过低时,宝宝独坐不稳,身体容易成完全折叠状前倾。而肌张力增高时,双下肢张力增高,其宝宝容易后倒,可能是因为脑白质发育迟缓导致,需要到儿童康复科进行运动发育评估,然后给予早期的综合康复训练。

100天不能抬头;4个月后拇指向内收,手张不开;5个月后不会伸手抓物;4-6个月不会笑,不认人,面貌异常;8个月不会坐;10个月不会爬;15个月不会走。当宝宝出现上面这些异常表现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赶快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应警惕孩子是否患上脑瘫。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