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塞米松等药物配合中频电疗法,类风湿关节炎得以控制

地塞米松等药物配合中频电疗法,类风湿关节炎得以控制

秦文熠副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60岁,女性,20年前双侧膝盖以及双手就会胀痛,外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服药后得以改善。1年前病情复发,合并有腰背部、双肩疼痛,结合症状和我院检查结果,患者仍是患有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是采用地塞米松、布洛芬治疗配合中频电疗法促进恢复,患者的病情控制良好。

【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60岁

【疾病类型】类风湿关节炎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0/10/9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地塞米松、布洛芬)+中频电疗法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0天,长期随访

【治疗效果】患者的病情控制良好,全身多处疼痛减轻或者消失


一、初次面诊
第一次与患者见面时,她肤色暗沉,走路不太稳,由一位中年女性搀扶进入诊室。经问诊得知,她们是一对母女,患者是农民,以前经常干农活、家务。从20年前开始,双侧膝盖以及双手就会胀痛,由于干活后经常感觉劳累,当时没有在意。后来走路时疼痛加重,才就诊于附近医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服用药物(具体不详)得以改善。1年前病情复发,合并有腰背部、双肩疼痛,之后病情反复发作,于是才来我院就诊。
我先进行查体,患者一般情况尚可,精神状态不佳,双手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双膝略肿胀,双手指间关节、双膝关节、腰背部、双肩压痛明显,研磨试验(+)。根据患者的情况,接下来做了胸部及关节的X线片,提示膝关节间隙变窄,同时进行血常规、类风湿因子检查等,类风湿因子明显高于正常值。结合患者的症状及病史,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将患者收入我院等待进一步治疗。

二、治疗经过
患者及其女儿,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处于活动期,且病史时间较长,在治疗方面,考虑采用药物和物理疗法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控制病情发展和减轻疼痛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女儿眉头紧皱,十分担心,表示同意治疗方案,希望我院尽快安排治疗。
考虑到患者的多处关节胀痛,炎症反应比较明显,可以先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积聚,稳定溶酶体膜、收缩血管,降低血管的通透性,从而达到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等目的,且见效较快。所以合理使用该药物,能够促进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吸收,同时帮助患者减轻疼痛症状。但地塞米松有一定的刺激性,只能在短期内应用,患者的炎症减轻后,给予布洛芬止痛。然后配合中频电疗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缓解疼痛。
三、治疗效果
住院治疗8天后,地塞米松、布洛芬、中频电疗法联合的疗效比较显著,患者双侧膝盖以及双手胀痛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腰背部、双肩疼痛减轻,同时精神状态好转。在不适感减轻后,患者还可以适当在病房内小范围活动。在住院的第10天,患者的病情控制良好,全身多处疼痛症状减轻或者消失,查体没有发现其他异常,准予办理出院手续,回家静养。
四、注意事项
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我为她感到开心,但我也告诉她,需要继续口服药物治疗,同时管理好日常生活。
1、患者需要遵医嘱进行巩固治疗,延缓疾病的进展,同时定期来我院进行复查,以免出现异常的情况,导致恢复不良。
2、平时保持饮食营养多样化,多吃富含钙元素的食物补钙,比如牛奶、酸奶、鲫鱼、虾、虾皮等,还能够维持关节的健康,预防骨质疏松症。
3、保持良好的心态,加强保暖,不要长期居住在阴暗潮湿的环境内,以免寒气侵袭关节或者导致感冒。
五、个人感悟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风湿免疫病,可能与遗传、感染、性激素等饮食有关,主要特征是手、足小关节对称性、侵袭性炎症,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造成明显的活动受限。该病的治疗周期较长,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病情发展,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需要长期复查和进行生活管理。
患者的病程较长,就诊时全身多处疼痛,我刚开始比较担心。但是在患者的积极配合下,治疗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作为医生,我很欣慰。在此也提醒广大中老年人群,如果有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等情况,应该尽早到医院就诊。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