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发性肝癌转移导致胆管癌,通过靶向治疗病情得以控制

原发性肝癌转移导致胆管癌,通过靶向治疗病情得以控制

熊英副主任医师

肿瘤科中日友好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62岁,男性,自述两个月前腰酸背痛,晚上睡觉不安稳,外院确诊原发性肝癌转移。结合我院血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测、CT检查、增强扫描、病理检查的结果,考虑是原发性肝癌转移导致的胆管癌。患者使用了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两种药物进行靶向治疗,病情基本得到控制,随访暂未见异常。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62岁

【疾病类型】原发性肝癌转移、胆管癌

【就诊医院】中日友好医院

【就诊时间】2021/6/10

【治疗方案】靶向治疗(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

【治疗周期】住院5天,用药26天,长期随访观察

【治疗效果】患者的病灶明显缩小,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一、初次面诊
患者是一名年龄较大的男性,在家属的陪伴下进入诊室,面容比较憔悴,还一边用手扶着自己的腰部。患者说自己两个月前开始感觉腰酸背痛,晚上睡觉总是不安稳,去当地医院检查确诊原发性肝癌转移。患者近期内心比较崩溃,在家属的反复安慰和劝导下,才来我院寻求进一步诊治。我稍加安慰后,先为患者查体,体温、脉搏、呼吸均正常,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腹部平坦,右上腹及左肩胛区压痛。
我建议患者办理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显示谷丙转氨酶偏高;肿瘤标志物检测中,提示甲胎蛋白偏高。各种影像学检查中,CT检查显示肝局部可见巨大不规则低密度肿块,边界欠清;增强扫描显示动脉病灶包膜周围轻度不均匀强化,周围可见少许扩张胆管,邻近肝包膜凹陷,左侧骶骨、右侧第6肋骨多发骨质破坏,可见软组织密度影。为了进一步确诊,取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综合各项检查和症状,诊断结果为原发性肝癌转移、胆管癌。

二、治疗经过
我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具体情况,综合患者的病情,目前没有手术治疗的机会,结合他们的意愿,建议使用药物进行靶向治疗。我先为患者做了药物敏感性试验,最终选用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两种药物进行治疗,具有抗肿瘤的作用,暂定用药26天。并叮嘱患者治疗期间加强营养支持,遵医嘱用药,前6周每周测量1次血压,如果不适感明显,需要及时告知我。
在治疗期间,患者反馈偶尔感觉有胸痛、皮肤不适的情况,我检查后告诉他,此类情况属于药物副作用,但是他基本都能够耐受,没有出现其他明显的副作用,所以我只给予了严密观察处理。
三、治疗效果
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的疗效都比较明显,患者腰酸背痛,晚上睡觉不安稳的症状逐渐减轻,除了轻微的药物副作用影响,未见其他不适,所以住院5天后办理了出院。治疗周期结束后,患者的病灶明显缩小,整体恢复情况良好,说明疗效比较好。
四、注意事项
出院时,患者及其家属对我表示了感谢,我很欣慰,但还是叮嘱他们,老年人的抵抗力相对低下,平时要注意生活管理和复查。
首先,患者需要规律使用药物,在此期间不可随意停药、更改药物剂量。其次,早睡早起,多休息,适当通过打太极、散步等方式增强体质,同时保持饮食清淡、有营养。最后注意观察自身情况,避免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如果不适感明显,要及时来我院就医。
五、个人感悟
胆管癌本身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恶性肿瘤,容易造成肝脏损害、黄疸、胆囊肿大等情况,比较好的治疗方式是手术。但若是由原发性肝癌转移发展而来,或者胆管癌发展到晚期,不符合手术指征,一般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方式改善。
该病例的患者就是通过使用药物进行靶向治疗控制病情的,极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延长了存活期。我虽然为他开心,但此类肿瘤病情预后多数不太好,所以其实担忧更多。建议广大患者平时定期做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疾病。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