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热、乏力、肌肉痛,警惕布鲁氏菌病

发热、乏力、肌肉痛,警惕布鲁氏菌病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

感染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是一位57岁的牧民,在10天前突然出现了发热的症状,并伴有乏力、肌肉痛的情况。于是患者在当地诊所,以感冒进行治疗,但一直未见效果。最终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我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后,确诊为布鲁氏菌病。经过2个月漫长的治疗后,患者的病情终于好转。

【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57岁

【疾病类型】布鲁氏菌病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1/11/8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利福平片、盐酸多西环素片)

【治疗周期】治疗2个月,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较好,发热、乏力、肌肉痛的症状消失


一、初次面诊
记得有这样一位患者,她是一位牧民,家中圈养了很多小羊,平时喂养、放牧、接生等工作都是由她亲自料理。在10天前,患者突然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很不舒服,出现了发热、乏力、肌肉痛的症状。起初她以为是天气变凉,没注意保暖造成的,于是便在附近的诊所就诊,让医生拿了感冒药来进行治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尤其是在傍晚体温升高的趋势比较明显。家人看到后也非常的担心,于是为求进一步诊治,便带着患者来到我院就诊,想看看到底是什么问题导致的。我首先对患者进行了查体,在测量体温后,发现患者存在低热的情况,体温在37.9℃,另外患者神志清晰,言语流利,全身食物皮肤黏膜没有黄染、出血点,并且甲状腺没有肿大的情况,心肺未见明显异常。根据患者的体征,结合患者的职业,我怀疑她很可能是感染了布鲁氏菌病。患者听后非常的疑惑,并不知道布鲁氏菌病到底是什么,于是我向他解答道,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的全身性传染病,主要可以通过皮肤黏膜接触、消化道、呼吸道等方式进行传染,如果接触了携带布鲁氏菌的牛、羊、猪等牲畜,都可能会感染上该病。在患病后,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肌肉酸痛、腰痛等,其中发热症状多发生于午后及傍晚,体温高低不定,并且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二、治疗经过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我又安排患者做了血常规检查、布鲁菌病试管凝集试验、血培养。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略低,红细胞沉降率中度升高,而布鲁菌病试管凝集试验结果显示为1:200,血培养发现存在马耳他(羊)布鲁菌。根据检查结果,我最终诊断该患者为布鲁氏菌病。患者在得知检查结果后表示,会积极配合我的治疗。在药物的选择上,我给患者开具了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利福平片、盐酸多西环素片。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为头孢菌素类药,能快速控制感染,而利福平片、盐酸多西环素片都有很强的抗菌作用。

三、治疗效果
因为治疗布鲁氏菌病的时间比较长,我告诉患者一定要坚持用药。好在患者让我也比较放心,在治疗半个月后,患者告诉我,她的体温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并且也没有再出现反复发烧的情况了。但是乏力、肌肉痛的症状仍然存在,只得到了轻度的缓解。我于是让她继续坚持用药,在治疗2个月后,患者乏力、肌肉痛的症状也基本消失,复查血培养未见明显异常。
四、注意事项
在看到患者的病情终于好转,身体恢复了健康,我为此也感到特别开心。因为考虑到患者工作特殊,需要经常接触牲畜,在患者随访时,我又给她交代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圈养的牲畜要定期检疫,尽量避免在没有穿工作服、穿胶鞋、戴口罩的情况下直接接触牲畜,以免造成感染。
2.在日常的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尽量不要进食未经过煮沸或者是灭菌的奶制品,也不能食用进食不明来源,或者是未经检疫肉制品。
3.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尽量不要熬夜,在吃饭前、便后,要洗手。
五、个人感悟
布鲁氏菌病是感染布鲁氏细菌所造成的疾病,为人畜共患传染病。该案例的患者发热、乏力以及肌肉痛也是布鲁氏菌病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除此之外,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头疼、出汗、厌食、寒战、肝脾淋巴结肿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等情况。如果没有进行治疗,症状一般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但如果积极治疗,通常预后良好,是能够治愈的。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