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脑梗死后不说话?可能是出现失语症

脑梗死后不说话?可能是出现失语症

谭戈主任医师

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是位86岁的女性,就诊前出现有偏瘫、食欲等症状,进行查体检查体温正常,神志清晰,对答不切题,进行实验室检查、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现象,CT检查可见缺血病灶,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可见动脉闭塞,初步诊断为失语症,及时对患者采用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好,临床症状消失。

【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86岁

【疾病类型】失语症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1/6/7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甘露醇注射液、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

【治疗周期】住院15天,定期随访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较好,患者身体恢复良好,临床症状消失


一、初次面诊
当日上午10点左右,科室接到一名老年患者,由其家属陪同就医。患者家属显得比较焦急,一到科室就急匆匆地寻求帮助。看着患者家属情绪比较激动,我先是安抚了下情绪,告诉她不要着急,表示我只有知道病症后,才能对症治疗。患者家属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说到患者是其母亲,就诊前4天开始时呼喊不应的症状,刚开始以为是,患者耳朵不大行,遂提高音量反复呼喊后,患者才会作出回应,有症状表现不明显,就没有就医进行治疗。但之后,患者越发的沉默,能够一整天不说话。家属最开始也没有在意,但看见患者面色较为痛苦,就上前询问,但患者一直缄默不回答。就诊前一天患者表示左侧肢体动不了后,就又继续保持沉默,家属怎么询问也不回答。眼见症状越来越严重,家属遂将患者送往我院进行治疗。
听完描述后,我大致有了明确的诊断方向,多考虑为神经功能障碍。为明确病因,我先是询问患者过往是否慢性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癫痫等,患者家属表示患者身体大部分指标都较为良好,但7年前被诊断患有脑梗死,在其他医院治疗后,就未再进行关注。我又询问了患者过往的生活状态,其家属表示,发病前作息一直比较规律,但发病后患者常会辗转难眠。于是我对患者进行查体,可见患者体温正常,神志清晰,但对答不配合,回答也不切题。
根据患者的情况,我大致判断可能是出现了失语症。而造成失语症的原因有很多,如脑血管疾病、炎症感染、占位性病变等,都可能会导致出现失语症,此次患者多考虑是脑梗死后,遗留有病灶引起神经损伤,诱发失语症的症状。虽大致明白病因,想要明确诊断还需进行检查。
二、治疗经过
为避免误诊,我及时为患者安排了检查,进行实验室检查、脑电图检查也未出现异常现象,经CT检查可见脑部低密度影,提示有缺血病灶,经由血管造影检查可见左侧动脉闭塞。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失语症。
拿到检查结果,和我猜想的大致相同。我及时跟患者及其家属讲明了病情。患者家属当即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治疗,这让我很是欣慰。于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考虑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防止血小板聚集,再配合甘露醇注射液改善微循环,再使用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恢复脑部血运。在对患者进行药敏试验后,为其开具上述药物进行治疗。

三、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后,患者整体状况较为良好,并未出现不良的用药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生命体征平稳,失语的症状有了明显改善,可以和家人正常交流,偏瘫的症状也基本消退。我为患者安排各项实验室检查,可见各项指标较为平稳,对答时患者回答也较为切题。我见患者恢复较为良好,于是为其办理了出院手续,让其自行回家休养。
四、注意事项
看到患者身体能够顺利恢复,我很是欣慰,患者家属也不停地向我表示感谢。但我还是比较担心患者出院后护理工作可能会做不到位,容易导致病情复发。于是,在患者出院之际,我较为郑重地叮嘱患者及其家属要注意以下事项:
1.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持足够的营养摄入,尽量不吃油腻刺激的食物,避免对血管健康造成影响。
2.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规律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3.出院后还需规范用药,避免私自停药或是更改药量。
五、个人感悟
失语症是指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的病变,如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脑部炎症等,造成患者对人类交际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及作为语言基础的语言认知过程出现功能减退的病症。该病症多与脑部有关,此次患者都为脑梗死,遗留出现的后遗症,加上动脉闭塞,诱发了失语症的现象。需注意的是,失语症一般是作为伴发病症出现,一般需要及时明确引起该病症的病因,并对症进行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