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热、头痛、呕吐,都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惹的祸

高热、头痛、呕吐,都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惹的祸

谭戈主任医师

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在进行血常规、腰椎穿刺术、脑脊液涂片等检查后,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在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地塞米松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等药物后,体温恢复正常,口腔粘膜和肘部皮肤上的瘀斑消失,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恢复正常。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5岁

【疾病类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0/11/21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地塞米松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等)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8天,一个月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体温恢复正常,口腔粘膜和肘部皮肤上的瘀斑消失,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恢复正常。


一、初次面诊
一天下午,一位家属抱着患者来到我的诊室,一进门就给我说患者头晕得厉害。我摸了摸患者的额头,发现他的体温偏高,于是拿出一支体温计给患者量体温。趁着量体温的时间,我和患者家属进行了交流。原来,患者三天前出现低热、咳嗽症状,家长自行给他服用了连花清瘟颗粒,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上午患者突发高热,出现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的症状,还不断哭闹,于是赶紧来到医院诊治。
我取出患者腋下的体温计,查见体温38℃。我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口腔粘膜和肘部皮肤上有多个1mm-2mm的散在瘀斑,部分为鲜红色,部分为紫红色,并且瘀斑有扩大趋势。我又让家属带患者去做了血常规、腰椎穿刺术、脑脊液涂片检查等一系列必要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 13.39×10^9/L、C-反应蛋白129.77mg/L;腰椎穿刺术提示Pandy试验阳性,蛋白质2.51g/L,葡萄糖1mmol/L;脑脊液涂片检查提示脑膜炎双球菌。结合患者症状表现及医学检查,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家属在听到诊断结果后,赶紧问我如何治疗。考虑到患者病情发展较急,我建议患者家属立即带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入院进行系统的治疗,患者家属表示认可并于当天带患者入院。

二、治疗经过
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我给患者使用了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药物透过血脑屏障杀灭脑脊液中的致病菌。为降低血管的通透性,避免脑水肿和颅内高压,我给患者使用了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地塞米松注射液两天后,我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了用药,增加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高压,预防脑疝。输注葡萄糖注射液和氯化钠注射液的同时,嘱咐患者家属给患者补充水分,以防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被破坏,引起休克。
三、治疗效果
住院治疗3天后,患者发热症状基本消失,体温下降到37℃。取脑脊液做细菌学培养,结果为阴性,表明感染控制良好。住院治疗7天后,患者体温正常,头痛、呕吐症状消失,口腔粘膜和肘部皮肤上的瘀斑基本消失,于是准许出院。1个月后家属带患者回医院复查,患者口腔粘膜和肘部皮肤上的瘀斑消失,查体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无明显异常。
四、注意事项
患者年纪较小,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弱,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属要给患者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
1.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干净、卫生。
2.给患者穿纯棉、宽松的衣物,每日更换贴身衣物,并使用无刺激性的幼儿专用的洗衣液、消毒液清洁。勤洗澡,做好患者身体的卫生护理。在气温变化的时节,及时给患者增减衣物,预防细菌、病毒感染。
3.在饮食上,多添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质等营养成分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牛肉等。
五、个人感悟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本例患者属于普通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起病急,病情变化较快,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患者的身体会受到极大的损害甚至死亡。好在患者在经过药物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一般来说,普通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在1-3周可以痊愈,因此,患此病的患者不需要过于担心,积极配合治疗即可。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