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替牙期要重视,警惕乳牙滞留引起反颌

替牙期要重视,警惕乳牙滞留引起反颌

罗金英主治医师

口腔科学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多年来,患者一直因下巴前突而感到苦恼,最终选择来我院就诊。经过体格检查与X线头影测量,我发现患者下前牙超出上前牙,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由此,患者确诊为反颌。经过为期3年的正畸,患者牙列不齐的情况得到改善,反颌解除,咬合关系也恢复了正常。

【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19岁

【疾病类型】反颌

【就诊医院】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

【就诊时间】2019/10/11

【治疗方案】正畸

【治疗周期】正畸3年,期间定期复诊

【治疗效果】牙列整齐,反颌解除,咬合关系恢复正常


一、初次面诊
我第一次见到患者时,她看起来有些闷闷不乐。患者表示,在换牙后,自己的牙齿不是特别整齐,下巴也微微有些前突,但当时没有特别进行治疗,结果随着年纪增长,下巴前突越来越严重,连下嘴唇也有些突出,为此,学校里还有不少同学给她起外号。患者还补充道,虽然自己出现了这种情况,但是父母的颌面部均无异常表现。经过询问,我了解到患者在换牙时存在恒牙萌出较晚的情况,之前去医院检查,结果提示有乳牙滞留。随后,我对患者进行了体格检查,患者口唇无疱疹、肿胀,口角无糜烂,牙齿完好,下前牙超出上前牙,但无残根、义齿、缺齿,牙龈无红肿、出血,口腔内无异味。根据患者的症状,我初步判断患者是出现了反颌。在得知我的想法后,患者显得有些疑惑,表示没有听说过这个词。我向患者解释道,反颌其实就是大家平时所说的地包天,是下前牙突出在上前牙前方的一种错颌畸形,可能会使患者下颌前突,导致患者面中部1/3处出现相对凹陷,还可能会对患者牙齿切断食物的能力产生影响,使患者的咀嚼功能降低。患者听后,表示自己确实存在这种情况,咬断柔韧度较高的食物会有些困难。于是,我继续向患者说明,反颌可能是遗传、先天发育异常、乳牙滞留、乳磨牙早失、呼吸道疾病、不良口腔习惯等因素造成的,其中,遗传所致的反颌多为骨性反颌,在治疗上可能会相对比较困难。
二、治疗经过
在对患者口腔进行检查时,我还发现患者右上尖牙异位,牙列重度拥挤,乳牙滞留,咬合不佳。为了进一步明确患者的反颌情况,我安排患者做了X线头影测量,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上颌后缩,下颌前突,全牙列反颌。综合体格检查与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患者确诊为反颌。考虑到患者的年纪不算太大,我建议患者通过正畸来进行治疗,患者与父母电话沟通后,表示愿意接受该治疗方案。在后续治疗过程中,我陆续为患者拔除了乳牙及14、25、34、44号牙,并将患者牙齿排列整齐,关闭间隙,以解除反颌。


三、治疗效果
正畸开始后,我叮嘱患者每2周来复诊一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复诊时我发现患者牙齿排列逐渐整齐,下前牙突出的情况也在逐渐改善。正畸3年后,患者牙列整齐,反颌解除,咬合关系恢复正常,于是,我为患者摘除了牙套。牙套摘除后,患者显得非常高兴,还连连向我道谢。患者表示,刚开始做正畸时,自己其实还有些自卑,本来下巴和牙齿就不好看,还戴上了牙套,但随着正畸过程的推进,自己也慢慢变得更加自信了。
四、注意事项
看到患者因反颌逐渐解除而愈发自信、开朗,我也由衷地为她感到开心。但考虑到正畸及后续护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也特别嘱咐患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正畸期间,患者要尽量避免食用坚硬、柔韧的食物,以免影响矫正效果。
2.患者要注意进行口腔护理,在饭后要及时清洁口腔,避免食物残渣在牙齿及牙套间堆积。此外,患者应避免大量饮用碳酸饮料,以免对牙齿产生影响。
3.摘除牙套后,患者要按时佩戴保持器,以保持牙齿在牙槽骨上的新的位置,避免牙列再次出现排列不齐的情况。
五、个人感悟
反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牙颌畸形,多表现为下牙咬合在上牙的外面,遗传、先天发育异常、替牙期障碍等因素都可能引起反颌。在本病例中,患者存在乳牙滞留的情况,这可能会导致恒牙就会从腭侧萌出,从而使患者出现反颌的情况,但经过正畸,患者反颌的情况已经得到改善,咬合关系也恢复正常。因此,反颌患者无需过度焦虑与自卑,可以积极地接受治疗,以矫正反颌的情况。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