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感情刺激诱发分离性障碍,早期介入很关键

感情刺激诱发分离性障碍,早期介入很关键

艾明副主任医师

精神心理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的家庭关系较僵,存在性格缺陷,再加上患者约1个月前,与相恋3年的女友分手,受到外在的感情刺激,出现行为异常,被家人带来我院就诊。我通过对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后,将其诊断为分离性障碍,我让患者使用阿立哌唑片,配合心理治疗,症状消退。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23岁

【疾病类型】分离性障碍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1/7/22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阿立哌唑片)+心理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个月,1个月后复查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较好,行为恢复正常


一、初次面诊
患者是被家人带进我的诊室的,患者家人说,患者是某名牌大学的在读大四学生,从小成绩就很好,是名副其实的学霸,但是最近一个月开始,出现行为异常,时而大喊大叫,时而手舞足蹈,甚至有时会把上衣脱掉,在地上打滚,而且伴随自言自语,看起来非常不正常,无法和他进行交流,实在没有办法了,于是来我院就诊。我看着患者家人急切的面容,给其倒了杯水,让他们坐下详细地沟通病情,并且安抚他们的情绪。
我经过深入了解,知道患者约1个月前,与相恋3年的女友分手,并且在课堂上突然嚎啕大哭、大喊大叫,学校的辅导员和心理辅导老师及时介入,给予关心,但是患者的症状没有缓解,并且不断加重,经常从草丛中跳出来,跑到女生面前傻笑、胡言乱语,说自己是天使,来人间伸张正义,要把所有伤害过的人都打入地狱。学校老师和同学非常害怕,于是通知家长,把患者带回家。
我通过和患者家长的交流,得知患者的家庭关系比较僵,推测在这种家庭成长出来的患者有性格上的缺陷,可能是因为感情刺激,加重性格缺陷,从而引起分离性障碍。患者的家人非常担心自己如此优秀的儿子,从此无法恢复,我安慰道,只要患者家人和我们医生一起努力,我相信患者会逐渐恢复。
二、治疗经过
我随即让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颅内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并且进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提示为分离性障碍。我决定采取药物来控制精神症状的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治疗,我将治疗方案与患者家人沟通后,获得支持。对患者的心理治疗以精神动力学疗法和认知行为治疗为主,帮助患者接纳自己的症状,减少自我暗示,帮助患者表达压抑的愤怒。我还给患者使用阿立哌唑片,具有抗精神分裂症作用,而且对体重、认知功能损害小,可以改善患者的异常行为。

三、治疗效果
患者在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自言自语、手舞足蹈等异常的症状基本消失,已经能进行基本的、有效的交流了,对自己症状也有了认识和批判能力,达到病情的临床治愈,我准予患者出院。患者及其家人非常高兴,对治疗的效果较为满意,我看着患者的好转,内心非常开心。患者出院1个月后来我院复查,显示无异常状况,行为控制良好。
四、注意事项
患者虽然经过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与学习,我也为患者感到高兴,但是该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所以我告诫患者及其家人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要尽量避免给予患者不良的心理刺激,作为家人应该做出一些改变,积极的自我反思,共同改善家庭关系。
2.我建议患者出院后继续服药以及进行心理治疗,并且需要患者定期复诊,每周复诊1次,根据病情调整药物用量。
3.患者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锻炼,增强体质,保持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不吸烟和饮酒。
五、个人感悟
分离性障碍是一类复杂的心理和生理紊乱的过程,患者会非自主地丧失部分或全部心理、生理功能的整合能力,发病因素多是遭受应激事件刺激,在经过正规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后,可以改善,但有复发倾向。
该病例中的患者就是因为不健康的家庭模式和情感上的不良刺激,让他出现精神异常,诱发分离性障碍,所幸经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后,症状缓解,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与学习。分离性障碍和性格发展不健康有关,早期积极寻求干预,是可以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