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联合进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缓解脑血管痉挛

联合进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缓解脑血管痉挛

谭戈主任医师

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在发病之前,患者曾大量喝酒,但回家后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的情况,遂紧急前来本院就医。在进行粪细菌培养、颅脑CT检查、脑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超声后,确诊为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导致的脑血管痉挛,又进行了手术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症状有所缓解。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49岁

【疾病类型】脑血管痉挛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17/12/6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脑脊液分流术)+药物治疗(甘露醇注射液、盐酸罂粟碱注射液、尼莫地平缓释片、胞磷胆碱钠片)

【治疗周期】住院2周

【治疗效果】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所缓解


一、初次面诊
因患者被送到医院时意识比较模糊,语言表达能力下降,所以在面诊时,我与患者家属进行了沟通,并得知,患者既往无重大疾病史、慢性疾病史、过敏史,身体状况比较好,平时爱喝酒,晚上经常与亲友出去喝酒、吃烧烤,未曾因喝酒而出现严重不适。但此次喝酒后,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头痛的症状,并且在就医途中多次出现呕吐的症状。随后,我又仔细检查了患者的四肢、腹部,发现肢体颜色无异常,腹部未见异常肿块,但脑膜刺激征呈阳性,遂怀疑是脑部疾病导致的。
二、治疗经过
虽然怀疑患者有脑部疾病,但因患者在出现不适症状之前,曾在某街边烧烤摊进食,为了排除食物中毒,我首先安排其进行了粪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患者的粪便无异常。随后,我立即安排患者进行了脑部检查,即颅脑CT检查、脑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超声,其中颅脑CT检查的结果显示,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内存在高密度影,可以初步判定患者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脑血管造影的结果则显示,患者存在脑血管的血管壁薄弱的情况,经颅多普勒超声则显示,患者的脑血管的血流速度过快,说明可能存在脑血管痉挛。综合这些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可以得知,患者是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出现脑血管痉挛,但由于上述检查均显示患者没有颅内动脉瘤,所以怀疑是长期酗酒刺激脑血管而诱发的。
考虑到患者的情况比较危险,在明确病因后,我立即与患者提出,希望她们尽快同意患者接受治疗。家属也很担心患者的病情,在得知具体情况后,立马表示同意治疗。随后,便通过会诊决定了患者的治疗方案,即联合进行手术治疗以及药物治疗。
在进行手术之前,我安排患者使用了甘露醇注射液、盐酸罂粟碱注射液,以便于降低患者的颅内压,预防进一步出血,还能扩张血管,有助于缓解脑血管痉挛。随后,待患者病情稳定一些后,我安排其进行了术前检查,即肺功能检查、心脏彩超、血常规、尿常规等,因都显示无异常,说明患者不存在手术禁忌症,我便安排患者进行了脑脊液分流术,以便于预防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发作而进一步引起脑积水。并且,在术后安排患者服用了尼莫地平缓释片、胞磷胆碱钠片,有助于促进脑血管痉挛恢复,降低脑血管阻力,改善脑循环。

三、治疗效果
该患者虽然是急性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导致了脑血管痉挛,但由于不存在颅内动脉瘤,出血量比较少,在通过进行手术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后,基本控制住病情,患者在术后没有出现感染、二次出血的情况,且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在术后逐渐消失。在术后2周,患者能够正常活动,经颅脑CT检查检查可见,患者脑部恢复情况良好,我便安排患者出院。
四、注意事项
该患者有酗酒的不良习惯,我担心他出院后再次喝酒,以至于导致病情复发,所以在其出院时,几次叮嘱他戒酒,又告诉他注意遵守一些日常事项:
1.酒精对脑血管的刺激比较大,长期酗酒可能会导致脑血管破裂,患者出院后必须戒酒,如果再次喝酒,可能会导致病情复发。
2.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脑血管痉挛,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在出院后,患者应该先静养一段时间,不能立即进行体力劳动或者剧烈运动。
3.患者平时还需要调整饮食,减少食用高钠、高油脂的食物,比如烧烤、火锅、红烧肉等,对脑血管不好。
五、个人感悟
脑血管痉挛是指颅内动脉的持续性收缩状态,既可能是因高血压、脑膜炎、动脉瘤等疾病导致的,但即便是未曾患有上述疾病,如果像文中这位患者一样,存在长期酗酒的情况,也可能会因酒精刺激脑血管,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从而出现脑血管痉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广大群众注意改善生活习惯,避免饮酒,还需要按时作息、保持饮食清淡。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