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眼球震颤、视物不清——原来是弱视在作祟

眼球震颤、视物不清——原来是弱视在作祟

谭戈主任医师

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儿是早产儿,3个月前家长偶然发现患儿习惯性眯着眼睛视物,且患儿的动作比较笨拙,容易摔倒受伤,表现也比较迟滞、犹豫,有时候眼球还会有节律地往返摆动。于是家长带患儿来我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弱视,给予患儿遮盖疗法、精细功能训练。经治疗后,患儿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4岁

【疾病类型】弱视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19/12/23

【治疗方案】遮盖疗法+精细功能训练

【治疗周期】基础治疗3个月,巩固治疗4个月

【治疗效果】患儿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视物模糊、眼球震颤等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一、初次面诊
患儿来我院就诊时,戴着眼镜,镜片很厚,患儿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总是眯着眼。我安排患儿及家长坐下,并向家长询问患儿的具体情况。经家长自述,患儿是早产儿,3个月前家长偶然发现患儿在绘画、看平板以及观察事物的时候,离所视物品很近,习惯眯着眼睛视物。家长曾大声地批评患儿,患儿委屈地说:“隔远了我就看不清东西了。”并且,家长还发现患儿的动作比较笨拙,家长带患儿出去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时,患儿容易摔倒受伤,表现也比较迟滞、犹豫,有时候眼球还会有节律地往返摆动,时间可长达1分钟。于是,家长带患儿来我院就诊。我随即对患儿进行查体,检查结果显示患儿体格偏瘦,饮食一般,眉毛向上拱起,上眼睑边缘高、下垂,眼球偏斜且突出;视力测定显示左眼0.2,右眼0.4。根据我多年的从医经验,我初步诊断为弱视。本病是一种严重损害儿童视力的眼部疾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视力低下,儿童在视物时容易眯眼、歪头,还会抱怨看不清东西。并且,患儿在平时还容易视力疲劳。患病儿童可能会拒绝阅读,抱怨眼睛疼或头疼,部分儿童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的情况。随之时间的推移,病情逐渐发展,患儿可出现眼球运动不良、眼球震动、聚焦不良、视觉记忆不良等情况,伴随有动作笨拙、动作不协调、反应迟缓等症状。本病例中的患儿就有相应症状,如视物不清、眼球震动、动作笨拙等。
二、治疗经过
我随即安排患儿进行了一系列辅助检查,双眼红光反射试验:红光反射混浊、明显变暗,有白色的反光,不对称;屈光状态检查:屈光间质浑浊两眼球镜相差1.50D,柱镜相差1.00D。结合患儿的症状表现以及检查结果,我诊断为弱视。家长得知患儿的病情后,表现得十分焦急,询问我该如何进行治疗,我建议家长让患儿进行遮盖疗法,家长同意了。于是,我为患儿配置了眼镜,并用黑布做长方形的眼罩,把眼罩放在左侧眼睛上,然后让患儿戴上眼镜。我还让患儿进行精细功能训练,包括穿串珠、描红等,对弱视眼进行功能刺激,促进视力发育,从而改善弱视眼视力。

三、治疗效果
经过3个月的遮盖疗法后,家长带患儿来我院门诊随访,我安排患儿进行了复查。检查结果显示患儿的左侧弱眼视力已经提高到0.6,身体各项指标均有所好转,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家长自述,患儿接受治疗后,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球震颤等症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为了巩固治疗,我建议家长继续让患儿间断性佩戴遮盖布眼镜,巩固治疗时间为4个月。
四、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地改善患儿的病情,我多次向家长强调以下注意事项:
1.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注意眼部卫生,不要用手去揉搓眼部,也不要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
2.在平时家长应嘱咐患儿要养成良好的坐姿,嘱咐患儿坚持做眼保健操,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眼部肌肉,从而帮助患儿改善视力。
3.患儿的心理状况可能受弱视及长期治疗的影响,家长应当关注患儿的心理状况,多与患儿沟通,保证其心理健康。
五、个人感悟
弱视是指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但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在临床上本病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眼球震颤、眯眼歪头等,本病例中的患儿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经治疗后,患儿弱视的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如果家长在平时发现孩子出现本病中的相关症状,应及时带孩子来医院进行检查,明确诊断后,应积极进行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