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病毒性脑炎引起眼球震颤,巧用药物效果好

病毒性脑炎引起眼球震颤,巧用药物效果好

谭戈主任医师

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儿2天前因感冒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家长曾带患儿去附近诊所进行输液治疗。经治疗后感冒症状有所好转。入院前5个小时,家长发现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眼球震颤、全身乏力、呕吐等症状,遂至我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给予患儿药物治疗。经治疗后,患儿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8岁

【疾病类型】病毒性脑炎、眼球震颤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19/8/21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阿昔洛韦片、醋酸地塞米松片)+日常护理

【治疗周期】住院2周,门诊随访3个月

【治疗效果】患儿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平安出院


一、初次面诊
最近天气炎热,刚接诊完前一位患者,正准备起身接点水喝,这时有一位家长急匆匆地跑进就诊室,手里抱着患儿。家长略带哭腔地跟我说:“医生,快看看我的孩子!”我连忙安抚家长,并安排家长坐下,询问患儿的具体情况。家长自述患者2天前感冒了,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家长曾带患儿去附近诊所输液,输液后感冒症状有所好转。入院前5个小时,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症状,伴随有眼球震颤、全身乏力、呕吐等症状。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遂带患儿来我院就诊。
二、治疗经过
我随即对患儿进行查体,检查结果显示患儿体温高达38.4℃,眼球震颤,嗜睡状态,脑膜刺激征为颈抵抗,布鲁氏征阳性。我还安排患儿进行了一系列辅助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等指标异常升高;腰椎穿刺提示腰穿压力150mmH2O,白细胞计数、葡萄糖、蛋白定量均显示异常。脑脊液病原学检查发现病毒DNA;脑电图检查提示弥漫性慢波增多;头颅CT可见右侧颞顶叶略低密度影。EB病毒抗体检查结果为弱阳性。结合患儿的症状表现以及检查结果,我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家长得知患儿的病情后,情绪十分激动,我赶紧安抚家长,向家长讲解了本病的相关情况,建议家长让患儿进行药物治疗,家长同意了。于是,我为患儿开具了阿昔洛韦片口服,该药物为抗病毒药,可抑制病毒DNA聚合酶,进入并终止延长的病毒DNA链,从而起到改善病情的作用。我还给予了患儿小剂量的醋酸地塞米松片口服,该药物能减少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的数目,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并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降低T淋巴细胞向淋巴母细胞转化,减轻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另外,我还嘱咐家长要多让患儿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营养不良,可给予患儿高热量、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饮食,如瘦肉粥、鸡蛋羹、果蔬汁等,还应给患儿多饮水。

三、治疗效果
在家长的精心照顾下,患儿的病情逐渐好转。经过2周的住院治疗,患儿的精神状态以及身体情况有了很好的改善。我安排患儿进行了复查,检查结果显示患儿身体的各项指征均有所好转,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符合出院标准。于是,我将这一消息告知了家长,家长十分开心,多次向我表示感谢。待家长完善好出院手续,患儿平安出院。
四、注意事项
患儿虽然已经平安出院,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作为医生,我深知本病容易复发,且对患儿的身体损伤较大,在患儿出院之际,我多次向家长强调以下注意事项:
1.家长在平时应注意患儿的饮食,合理膳食,培养患儿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另外,家长应多给患儿饮水,多给患儿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
2.家长应给患儿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畅通。
3.患儿出院后,家长应定期带患儿来医院门诊随访。
五、个人感悟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头痛、发热、意识模糊、颈部僵硬等,还可伴随有眼球震颤、恶心、呕吐等症状。本病例中的患儿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针对患儿的病情,我主要采用的是药物治疗,以抗病毒为主。经过药物治疗后,患儿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由于病毒性脑炎对人体的损伤比较大,若大家在平时不小心患上本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