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药物治疗结合饮食调理治疗周围神经病效果好

药物治疗结合饮食调理治疗周围神经病效果好

谭戈主任医师

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3年前患者吃得多、喝水多、尿得多以及全身乏力、心慌、胸闷的症状,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糖尿病,经过治疗症状有所好转。1年前又出现不适症状,而且2个月前症状有所加重,因此来我院求诊。经过检查后被诊断为周围神经病。在接受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后病情好转出院。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44岁

【疾病类型】周围神经病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19/7/12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咀嚼片)+饮食调理

【治疗周期】住院半个月

【治疗效果】双上肢麻木感、头晕、乏力、疼痛的症状逐渐消失


一、初次面诊
我初次见患者的时候发现他脸上布满了焦急的神情,脸色苍白,还有两个大大的黑圆圈。经过问诊我才知道患者从3年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吃得多、喝水多、尿得多以及全身乏力、心慌、胸闷的症状,没有四肢麻木、呕吐等不适症状。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被诊断为糖尿病。给予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症状有所改善。但是1年以前出现双上肢麻木感,还伴有头晕、乏力的症状。2个月前,出现双足刺痛伴双下肢乏力的症状,已经影响了正常的睡眠,因此来我院求诊。根据患者的讲述我已经有了方向,但是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才能确定。
二、治疗经过
我安排患者做了相关检查,查体:双脚皮肤温度较低,双侧脚背的动脉搏动减弱,右脚感觉减退。指尖血糖:13mmol/L,HbA1c8.6%提示血糖控制不佳。心脏超声:左室阻力负荷过重。颈部及双下肢动静脉超声:双侧颈动脉及双下肢粥样硬化伴多发斑块形成。腰部CT:无异常情况。足部神经检查:双足疼痛麻木感觉存在。结合患者多年的糖尿病病史以及各项检查,可以诊断为周围神经病。将检查结果告知于患者及其家属后,将患者收治入院治疗。先是给予患者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来治疗,再配合口服药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咀嚼片来治疗,这些药物能够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使用硫辛酸片、甲钴胺分散片来营养神经,改善血液循环。口服氨酚双氢可待因片进行镇痛治疗。在治疗期间随时观察患者是否对药物有不适反应,坚持每日监测血糖。我还对患者加强了饮食教育,严格控制糖分的摄入,主要以低糖饮食为主,不食用糖分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蛋糕、蜜饯等,以免导致血糖升高,选择吃低糖的食物,比如山药、胡萝卜、油菜、冬瓜等。

三、治疗效果
在整个治疗期间患者的依从性很高,而且用药期间也没有出现不适反应,因此没有给患者调整药物的用量。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有明显的好转,双上肢麻木感、头晕、乏力、疼痛的症状得到控制,逐渐消失,睡眠质量也有所提高。经过复查后血糖也比较稳定,控制比较好,因此安排患者出院回家。患者在听到可以出院的时候精神十分地振奋。
四、注意事项
在患者出院的时候我嘱咐他注意以下事项:
1.回家以后还需要继续控制血糖,坚持服用药物,这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不能因为血糖有所下降就停止服用药物。
2.在日常生活中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宜;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多饮水、限制饮酒;坚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继续坚持低糖饮食。
3.定期来医院门诊复查,平时如果出现不适症状,随时就诊。
4.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进行运动,以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
五、个人感悟
本文患者患上周围神经病与自身有糖尿病息息相关,患有糖尿病后血糖长期得不到有效地控制会导致非酶促蛋白糖基化,糖化蛋白终产物沉积于神经组织,破坏外周神经髓鞘结构,也可使轴索的微丝微管蛋白糖基化造成轴索变性,进而导致周围神经病。因此患有糖尿病后,患者应该定期检查神经筛查,能够及早发现本病,及时治疗,预防病情加重危害身体健康。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