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围神经病并不可怕——药物治疗见效快

周围神经病并不可怕——药物治疗见效快

谭戈主任医师

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有2型糖尿病病史10余年,1年以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双下肢麻木,当时未进行治疗,1个月前症状有所加重,还出现了双手麻木、双脚肿胀、头痛、口干、看东西模糊的症状,因此来我院求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后被诊断为周围神经病,给予药物治疗,病情得到控制,症状明显改善。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55岁

【疾病类型】周围神经病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0/5/26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盐酸二甲双胍缓释胶囊、达格列净片、维生素B12溶液)

【治疗周期】住院10天

【治疗效果】双手麻木、双脚肿胀、头痛、口干、看东西模糊的症状


一、初次面诊
患者在1年以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双下肢麻木,主要位于双足,末端为甚,麻木呈持续性。患者当时没有引起重视,予以特殊处理,1个月前双下肢麻木的症状逐渐加重,而且还感到双手末端麻木,呈间歇性,还伴有双脚肿胀、头痛、口干、看东西模糊的症状。根据问诊了解到患者的麻木发作与天气变化没有关系,而且患者在10年前就检查出有2型糖尿病,一直服用二甲双胍片、格列齐特片这两种药物在控制血糖,现在为求进一步的治疗来我院。我让患者做了相关检查以确定病因。
二、治疗经过
将患者收治入院后,我先给患者做了查体,神志清醒,精神尚可,脉搏63次/分钟,呼吸28次/分钟,心率62次/分钟。双下肢痛觉、触觉减退、水肿。然后做了辅助检查,尿常规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1225mg/24h,24小时尿量1.8L。血糖测定:空腹血糖12.7mmoL/L。足部震动感觉阈值检查:右脚第一足趾测试值49.0V,感觉缺失;左脚第一足趾测试值51.0V,感觉缺失。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末端运动潜伏期延长。腰椎CT:检查结果正常,排除腰椎病变。结合患者长达10年的2型糖尿病病史,临床诊断为周围神经病。将检查结果告知患者以及家属后,我对患者开展了一系列治疗。先是予以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进行皮下注射,配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胶囊,主要是为了控制血糖。坚持每日检测血糖。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血糖波动大,伴有心悸、出汗的症状,为了预防发生低血糖,减少了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用量,加用了达格列净片。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使用维生素B12溶液,来促进神经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以及神经髓鞘的合成,能够修复受损伤的周围神经。

三、治疗效果
患者经过住院系统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双下肢水肿、麻木的症状明显改善,头痛、口干已经消失,血糖得到了控制。随着病情的好转患者的心情也很高兴,能经常听见他的笑声。住院一段时间后,我观察到患者的身体不适有明显地改善,做了相关复查,多次空腹血糖检测显示血糖稳定,控制达标,因此让其出院回家。出院的时候还给他开具控制血糖的药物。
四、注意事项
患者患上本病主要是2型糖尿病引起的,治疗本病的重点是控制血糖,因此我嘱咐患者及其家属注意以下事项:
1.回家后继续服用开具的降糖药物,不要私自停药或调整药物的剂量。在用药期间自我监测血糖,掌握血糖控制情况。出现任何不适症状都要及时来医院治疗。
2.患者应注意平衡膳食,合理控制热量,以清淡为主,定时定量,多吃富含食物纤维的食物,避免高糖、油腻饮食。少吃猪皮、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也要少吃精糖类食物,如糖果、蜜饯等。
五、个人感悟
由于患者有10余年的2型糖尿病病史,会使皮肤和肌肉组织内的神经营养因子减少,进而不能够营养神经,导致神经发生病变,诱发本病发生,会导致感觉异常、肌力减退、肌萎缩、神经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不适症状的发生。在此希望每一位民众能定期进行全方位的体检,尤其年纪比较大的患者更应该注重身体的保养,定期体检,及早发现病症,及时治疗,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