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出现皮肤蝇蛆病别慌张,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出现皮肤蝇蛆病别慌张,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皮肤性病科山东省立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是一名42岁的男性,主诉症状为红斑。经查体发现患者左侧腰部可见红色斑块,压痛明显,伴有渗液,红斑顶部可见蠕动的虫体,经血常规检查显示嗜酸性粒细胞等升高,初步诊断为皮肤蝇蛆病,使用切开引流术,配合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好,红斑症状消除。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42岁

【疾病类型】皮肤蝇蛆病

【就诊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就诊时间】2021/4/23

【治疗方案】切开引流术+药物治疗(头孢呋辛酯片、盐酸西替利嗪片)

【治疗周期】门诊4天,定期随访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较好,临床症状消失


一、初次面诊
当日上午11点左右,患者自行挂号到科室就诊。我刚看到患者时,整体无异常反应。经过简要的交谈后,我了解到,患者是一名铁建工人,三周前在非洲项目结束,回到家中。不知道为什么腰间开始出现红肿的症状,以为是刚回家水土不服,未做理会。但随即出现了发热、乏力等症状,自行用药后,症状稍有缓解,但红斑现象未见消退。患者又到诊所以毛囊炎进行治疗,效果欠佳。直到昨天患处破溃,见虫体蠕动后,遂就医进行治疗。听完后描述后,我想到可能是皮肤蝇蛆病。为避免误诊,我还是为患者安排了相关检查,查体检查发现患者左侧腰部可见红色斑块,压痛明显,伴有渗液,红斑顶部可见淡黄色蠕动的虫体,经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比率为18.3%,基本确诊为皮肤蝇蛆病。

二、治疗经过
当我拿到检查结果后,了解了患者的大体情况,没有耽搁太多时间,我和患者进行了简短地沟通,告诉患者他出现的是皮肤蝇蛆病,是一种寄生虫感染疾病,一般待虫子自行排出后即可痊愈,也可通过手术干预治疗。患者听到检查结果时,有些疑惑表示病症是否严重,治疗需要多少时间。我简要的解释道疾病本身并不是较为严重的病症,一般使用手术取出虫体后,即可居家进行休养。患者听完解释长舒了一口气,表示愿意积极进行治疗。于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最后安排进行切开引流术,取出虫体。
在患者的配合下,为患者完成相关手术指征试验后,对患者进行了手术,取出虫体后,对局部进行清理。术后,考虑到患者有感染的风险,给予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并配合盐酸西替利嗪片,缓解发热、乏力等症状。
三、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后,患者整体感觉较为良好,没有出现明显的身体不适。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治疗,患者复查时表示发热、乏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我简要对患者进行了查体,可见手术部位,未见渗液、渗血等感染症状,红肿的症状明显消退。经血常规检查未见明显的异常指标。看到复诊结果,说明治疗较为成功,红肿症状之后只需做好日常护理即可。
四、注意事项
随着患者症状改善,我长舒了一口气,患者也表示也放下了心,最初治疗的时候以为是较为严重的疾病。我由衷地为患者感到开心,但我知道患者还未完全恢复,仍需做好护理工作。于是,我给了患者一些建议:
1.首先每天尽量多喝水,能够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同时多吃高蛋白的食物,有助于促进组织修复;
2.平时需要注意患处皮肤的卫生清洁工作,避免病菌滋生,诱发感染;
3.如果外出时,需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蚊虫叮咬,可涂抹花露水、使用驱虫剂等方式驱赶蚊虫,保护皮肤。
五、个人感悟
皮肤蝇蛆病是由某些蝇类幼虫进入人体皮肤所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可出现低热、头痛、头昏、恶心、乏力、失眠、四肢麻木等症状,其极易与毛囊炎、疖肿等皮肤疾病混淆。患者患有疾病后,就是在诊所中出现了明显的误诊,导致病情拖延、加重。一般情况下,皮肤蝇蛆病可通过血常规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进行检查比对,作为寄生虫疾病,通常会导致此项升高,如果感染时间较长,还可配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