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扭伤后红肿、疼痛别大意,可能是外踝骨裂引起的

扭伤后红肿、疼痛别大意,可能是外踝骨裂引起的

王宇鸣副主任医师

骨外科中日友好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爬山时不慎扭伤脚踝,第二天脚踝乌青,伴随剧烈疼痛,经过检查后确诊为外踝骨裂,我选择采取石膏托外固定术以及给予患者活血止痛胶囊、接骨七厘片的方式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后患者脚踝的红肿、疼痛症状得到了较好地改善,局部淤血已经完全消除,肌肉组织受损的症状已经较好地恢复。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32岁

【疾病类型】外踝骨裂

【就诊医院】中日友好医院

【就诊时间】2020/4/24

【治疗方案】石膏托外固定术+药物治疗(活血止痛胶囊、接骨七厘片)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5天,定期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脚踝的红肿、疼痛症状得到了较好地改善,局部淤血已经完全消除,肌肉组织受损的症状已经较好地恢复


一、初次面诊
患者自述平时喜欢爬山,周末的时候经常到各种地方去爬山,但是数天前患者进行爬山的时候,不慎扭伤了脚踝。当时便感觉到脚踝疼痛难忍,坐地休息一段时间后,疼痛症状得到一定程度地缓解,以为只是简单的脚踝扭伤,便没有当回事,后续仍然一直走路直到下山坐车回家。晚上泡脚时发现脚踝已经出现了红肿的症状,并且患者在第二天起床后发现脚踝肿胀的症状进一步加重了,脚踝局部已经变成乌青的情况了,同时下地走路的时候有钻心疼痛,随即到我院就诊。我分析患者的描述与症状,发现患者受伤后局部发生逐渐加重的疼痛感,休息后减轻,皮肤颜色发生改变,我心里有了大致方向的判断,随后立即安排患者进行查体,结果为患者左外踝处明显疼痛,异常肿胀,皮温偏高,并且脚踝局部还出现了明显的压痛及叩痛,有一定的淤血症状,出现青紫色瘀斑,此类症状一般提示着患者周围肌肉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受损,但是左足趾血供感觉正常。然后我安排患者进行左踝部DR片检查,结果显示左外踝发生骨裂,骨折端没有发生移位。

二、治疗经过
之后我将其确诊为外踝骨裂。我将这一情况告知患者,患者对我接下来安排的治疗方式表示配合。首先住院护理方面选择外科二级护理,家属留陪一人,治疗期间患者应全程制动,避免对脚踝部位产生负担以及进一步损伤。之后我选择采取石膏托外固定术进行治疗,将患者的脚踝进行固定,通过石膏可以缓解患者局部骨裂导致的疼痛,促进消肿,避免骨折移位。之后我给予患者活血止痛胶囊、接骨七厘片进行治疗,这两种药物可以帮助消淤去肿以及促进骨骼生长,进而帮助改善患者的骨裂症状,减轻局部淤血情况。
三、治疗效果
经过15天的住院治疗以后,患者脚踝的红肿、疼痛症状得到了较好地改善,局部淤血已经完全消除,肌肉组织受损的症状已经较好地恢复,石膏托固定四周后复查左踝关节DR片,显示左外踝处骨折端未发生移位,对位对线好,已有部分原始骨痂形成,予以拆除外固定石膏托。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我判断此时患者能够出院,随即安排患者出院,在家进行后续治疗。
四、注意事项
患者出院时,我担心患者回家后护理不当,导致外踝骨裂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因此我提醒患者出院后注意以下事项:
1.尽量保持石膏托的松紧度适宜,如果出现石膏托松动要及时进行复查,请医生进行松紧度调节,保持石膏托的稳定,避免石膏托失效。
2.患者回家后下床活动需要使用双拐,禁止左踝过早负重,防止局部再次受到外伤,避免出现骨折处移位,影响治疗效果。
3.患者出院后应当定期到医院随访,明确局部恢复情况,后期拆除石膏后应当积极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脚踝功能恢复。
五、个人感悟
出现骨裂时,往往会伴随着一定的肌肉组织损伤,例如本例患者,发生骨裂后出现了局部淤血的症状,这就是肌肉组织损伤的表现。骨裂同时也会导致患者局部疼痛、红肿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骨裂部位发生畸形的情况,所幸本例患者没有发生此类症状。治疗上一般需要将患者制动,减轻患处负担,以免对患处造成二次损害。骨裂的情况相对较为常见,因此发生骨裂时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