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患上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勿拖延,药物控制很关键

患上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勿拖延,药物控制很关键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

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出现肢体不自主抖动、运动障碍、记忆力衰退等症状未引起重视,随着症状加重,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的症状,于是来院就诊,经脑体格检查、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脑PET-CT检查后,被确诊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使用盐酸普拉克索片、恩他卡朋片、多巴丝肼片药物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

【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50岁

【疾病类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就诊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就诊时间】2021/1/10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盐酸普拉克索片、恩他卡朋片、多巴丝肼片)

【治疗周期】长期服用,终身随访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较好,肢体不自主抖动、运动障碍、记忆力衰退等症状得到缓解


一、初次面诊
患者来到我的诊室就诊,自述今年50岁,自述从3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不自主抖动,静止时出现,随后开始出现左下肢不自主抖动,伴运动迟缓,行走时身体不自主开始向右倾斜,并逐渐出现记忆力衰退的情况,经常忘记东西放在哪里。近1个月开始,症状加重,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的情况,频繁向后摔倒,睡眠质量下降,于是来到我院就诊。我完善患者的体格检查发现,患者的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双眼球上下活动受限,右上肢可见静止性震颤,左上肢可见姿势性震颤,站立时身体前倾,步态缓慢。完善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显示正中矢状位T1WI表现为以中脑萎缩为主的特征性征象,中脑背盖上缘平坦及蜂鸟征。随后我让患者做PET-CT检查,结果显示额叶皮质葡糖糖代谢率降低、纹状体D2受体密度减少。患者最后被确诊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二、治疗经过
考虑到该疾病尚无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根据症状,采取不同的药物来治疗,尽量延缓病程发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与患者充分沟通后,患者表示对治疗方案的赞成。我给患者使用多巴丝肼片,该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症状性帕金森综合症,改善患者肢体震颤的症状。随后我给患者使用盐酸普拉克索片,该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特发性帕金森病的体征和症状,减轻帕患者的运动障碍。我配合给患者使用恩他卡朋片,该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剂末现象。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并且终身随访。
三、治疗效果
患者经过2周的用药治疗后,自述肢体不自主抖动、运动障碍、记忆力衰退、向后摔倒等症状明显改善,发作的次数减少,发作时症状减轻,睡眠质量提高,深度睡眠时间延长。患者自述对治疗效果非常的满意,恢复治愈疾病的信心,用药后未出现异常症状,自己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心理压力也得到缓解。我看着患者逐渐好转的状态,由衷的为她感到开心,并且告知患者需要终身随访和用药。
四、注意事项
患者在治疗后,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的病程得到延缓,我为患者感到高兴。同时我也担心患者因症状缓解而松懈,所以我反复叮嘱以下注意事项:
1.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遵医嘱用药,并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
2.患者的用药方案并非一成不变,需终身随访,并且需要根据症状调整用药。
3.患者应该定时进餐,保持进餐规律,多吃蔬菜和水果,获取足够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营养,增强身体素质。
五、个人感悟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属于神经系统变性的运动障碍疾病,以姿势不稳、向后跌倒和眼肌麻痹为主要的临床表现,该病例的患者患病时的早期典型性症状就是这些,并且因拖延治疗,导致其接受积极治疗时,症状已经较为严重。由此可见,该疾病慢性进展,难以治愈,随着症状逐渐加重,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所以在早期症状异常发作时,就要积极治疗,尽量延缓病程发展。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