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脸上莫名肿块——小心腺淋巴瘤

脸上莫名肿块——小心腺淋巴瘤

熊英主治医师

肿瘤科中日友好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年龄59岁,有长期吸烟史,自述在三四年前就发现自己右耳下有一个颗粒状物体,近一年感觉该物体逐渐增大,这个月发现右耳下已经出现一个肿块,于是来到我院就医。结合查体、颌面部磁共振检查、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腺淋巴瘤,进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术后使用头孢氨苄甲氧苄啶胶囊、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甲钴胺片药物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59岁

【疾病类型】腺淋巴瘤

【就诊医院】中日友好医院

【就诊时间】2019/5/23

【治疗方案】腮腺区域性切除术+药物治疗(头孢氨苄甲氧苄啶胶囊、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甲钴胺片)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7天

【治疗效果】腮腺肿块消失,术后恢复良好


一、初次面诊
患者戴着口罩进入诊室,见到我就摘下了自己的口罩,指着右侧面部说:“医生,我右边耳朵下面长了个东西。”随后据患者自述,自己今年59岁,在三四年前自己无意间发现右耳下有一个黄豆大小的颗粒,以为是痘痘,也没怎么管,最近一年自己突然摸到那个痘痘居然变大了,而且家人也发现自己的右脸比左脸更大,这几天越想越害怕,就赶紧来医院检查了。经查体后发现,患者右耳下有一椭圆形的肿块,大小约为2cm×3cm,表面光滑,可活动,无明显压痛感,其他检查无明显异常,考虑良性肿瘤。随后询问患者得知,患者平时喜欢抽烟、喝酒,家里人也劝了很久,自己也尝试过戒烟、戒酒,但是始终戒不掉。为了进一步明确肿块大小及性质,我让患者进行了颌面部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右侧腮腺区有椭圆形肿物,边界尚清,形态尚可,大小约为26mm×17mm×34mm,考虑为腺淋巴瘤。

二、治疗经过
患者在得知肿块为肿瘤后,也比较惊慌,我告诉患者,经上述检查后,初步确认肿块大概率为良性肿瘤。为了明确该肿块是否为腺淋巴瘤,还需要进行病理组织检查。由于肿块较大,建议进行手术以切除肿块。听了我的解释后,患者也稍微放下心来,表示愿意接受手术。于是让患者办理住院手术,进行术前检查,以排除手术禁忌证,随后进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全麻状态下,取耳屏前、耳垂下及颌下联合切口,将肿瘤及周围边界正常的腮腺组织切除,同时避免损伤面部相关神经,随后清理创面、止血。因为头颈部的血管肌肉较多,为了减少术后渗出水肿,所以进行了负压引流,再分层缝合。手术后给予头孢氨苄甲氧苄啶胶囊、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消炎、抗感染,同时使用甲钴胺片以营养神经。手术后将切除的肿块送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显示该肿块由上皮和淋巴样组织组成,间质中尚有淋巴细胞形成的团块及具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确诊为良性的腺淋巴瘤。
三、治疗效果
手术过程比较顺利,病理的结果也比较好,患者得知后也比较高兴。手术后第一天,对患者进行查房,发现患者神志清楚,精神状态佳,患者自述术后感觉良好,无明显疼痛感,于是我嘱咐患者按时使用术后药物。在患者住院治疗第七天,查房时发现患者术后伤口周围无渗血、红肿症状,无明显疼痛感,同时术后患者无口角歪斜、鼓腮漏气、睁眼闭眼困难等面神经损伤症状,术后恢复良好,随即同意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并嘱咐定期复查。
四、注意事项
虽然腺淋巴瘤多为良性肿瘤,但是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此前的生活习惯不佳,所以我在患者出院时也嘱咐患者今后要注意以下事项:
1.腺淋巴瘤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但查阅多种资料显示,与长期吸烟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我也劝说患者,在回家后一定要戒烟,可以减少抽烟的量,来循序渐进地戒烟。
2.同时,现在也处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期,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术中切除了少量腮腺组织,所以可能会对患者咀嚼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也叮嘱患者在回家后尽量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吃过于坚硬、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
3.此外,我也告诉患者,回家后可以适当进行锻炼,每天可以散散步、跳跳舞,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还能增强体质,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五、个人感悟
腺淋巴瘤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或Warthin瘤。腺淋巴瘤绝大多数发生在腮腺,以40~70岁为好发年龄,儿童极少见,同时主要罹患于男性。该患者为中老年男性,并且有长期吸烟史,烟草释放的有害化学物质可能会导致涎腺组织发生化生,造成腺体和淋巴样组织增生,这可能是该患者患有腺淋巴瘤的原因之一。同时,虽然腺淋巴瘤大部分为良性肿瘤,但是一旦出现周围淋巴瘤肿大、张口受限、面瘫等情况,可能提示有恶变,所以在发现腮腺肿块时,应及时就医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